《谦存稿》序

1201 《谦存稿》序

(原文)文主以理则不晦,充以气则不馁,关于世教则可传而远,夫岂易言哉。有能具是三者,予于谦斋钱先生见之也。

先生讳苏、字更生,谦斋则其别号。系出吴越武肃王后,其居常熟,今已数世,衣冠文物,为邑之望。先生天分甚高,博综经史,尤邃性理之学,其为文专主乎理,而充以气,义正词达,不倍于道,诚有关于世教。诗则和平、典实,不事绮丽,平生所作甚多,而不留稿,以故人罕见之。

初有志用世。img值元季扰攘,img遂绝意仕进,隐居田里,以经史自娱,所养益厚,所诣益深,文章特其余事耳。然非此则无以窥其端倪,img乡邦人士高其学行。img国朝洪武初,以布衣应诏言事,img上将用之,力以老疾辞归。竟以寿终于家,使早获用于时,少展素志,则英光盛烈,img当不在古人下,岂特文章云乎哉。然而有孙若汝周昆仲,img咸能敦尚儒雅,克世其家,则先生为有后矣。汝周近录所遗诗文,仅得六十余篇,名曰《兼斋存稿》。遣其弟宣来京师,征文为序。

於戏,img学贵于明理,不系其言之多寡,文贵于关世教,不系其人之显晦,img先生之所传,固有在也。予言奚足为轻重哉,然不可虚辱汝周之意,书此为序。

注释:①文主——作文的气势;以理,指文章的主题及结构,结构指起、承、转、合几个大部分,好比人体头、躯干、四肢。则不晦,指主题清晰,让人一看就知道。晦,不明,不晦,不至于不明,就是明白清楚。②充以气——这是拿生命体作比喻。充以气,即给予他呼吸与灵性。生命体让他有了生命;但植物人虽有呼吸,也无生命的意义,所以还须要给他以灵性,才会蹦跳,才会从事各种活动。则不馁,馁(内字上声něi粤音女莞音乳),饥饿;人饿七天,不死也不会动。则不馁,就不至于疲惫无力。③世教——当时的正统思想④夫(音扶)——指示代词,指前文谈论的作文问题。可译为:这个问题。岂易言哉,岂是轻易说明白的呢。⑤讳(惠huì粤音伟莞音伟、肺)——古时称已故的尊者名字。苏,未简化前作“甦”,故其字“更生”。广东人称婴儿叫“苏蝦”,以前妇女生孩子,九死一生,万分凶险,“苏”指死而重生的意思,故钱苏先生的字叫“更生”——死而复生。⑥武肃王——名钱鏐(852-932),字具美,一作巨美,钱塘临安(今浙江省临安县北)人唐末节度使,吴越国建立者。在位26年,病死,终年81岁,葬于今浙江省萧山。⑦衣冠文物——衣冠,官宦的服饰,身份的象征。冠,乌纱帽。文物,有历史价值或艺术价值的古董。⑧邑之望——全城最显赫的家族。⑨性理之学——指宋明儒家哲学思想。又称理学或道学。汉儒治经,侧重训诂制度。宋儒侧附会经义而说天人性命之理。⑩不倍于道——倍同“背”,不违背社会发展方向,文中之道,指孔孟之道。img用世——指走上仕途。img元季——元朝未年。扰攘,社会动乱。img端倪——头绪,边际。此处指学问之精深程度。img学行(杏xìng)——学问与道德。img言事——与帝王谈论治国之道或进谏言。img英光盛烈——文彩与伟业。img若汝周昆仲——如钱汝周兄弟。img於戏——音义同“呜呼”,感叹声。img显晦——显赫官场,退隐乡间。

(译文)写文章以论证某一观点为主脉就不会晦涩,加以借题发挥,就不致中气不足,讲关于当时的正统思想就可以传之久远,岂是容易做到的呢。有能力具备这三种才能的人,我在钱谦斋先生身上看到呀。

钱先生名叫苏(字更生),谦斋就是他的别号,是吴越武肃王钱鏐的后人,他居住在常熟县,至今已有几代人,文人众多,文化兴盛,是县里的有名望的大族。先生的天分很高,博览经史,尤其精通道学,他作文章专门着重于学派的源流,而又补充许多生动的材料,主题鲜明,论述深刻,不违背孔孟之道,实在有关于当时的正统思想。诗则平和、典雅而真实,不去追求绮丽,平生所作诗文甚多,而不留稿,所以人们很少见到他的文章。

当初他想出来做官,正遇上元朝末年动荡,于是不求闻达,隐居在乡间,从经史中寻找乐趣,修养更深,学问更高,写文章对于他来说是小事了。但没有文章则不能看见他学问的迹象,乡邑里的人士赞赏他高深的学问品行。国朝洪武初年,以布衣的身份应诏当顾问,上面准备使用他,极力以年老疾病推辞而归乡,竟然老死在家里。假使早年获得一官半职,能够少少地舒展一下向来的抱负,他的文彩与伟业应当不在古人之下,岂只是文章呢。但是他有孙子如钱汝周兄弟,都能够热衷儒雅,能够继承家风,那么先生是后继有人了。钱汝周近日整理他所遗留下来的诗文,仅得六十余篇,名叫《斋存稿》。派他的弟弟钱宣来到京师,请我作序言。

唉,学问在于明白事理,不在于著述多少;文章的贵在于关系当时的正统思想,不在于他个人的显赫平凡。先生的著作,固然白纸黑字,大家都见得到的,我个人的言论又怎可以作为轻重呢,但不可以辜负钱汝周的意思,写下这篇作为序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