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赵元隆墓表》后
(原文)琏承乏桂庠,①闻故元广西行省都事、②始安赵君元隆死节事,③恨未得其详。近有沼,纂修《太祖高皇帝实录》,命天下有司,旁搜国初以来,忠孝节义之著者,许类次上闻。琏时奉使司檄总类广西所采,④因得太史、属严陵徐尊生所撰《元隆墓表》,⑤始有以详其为人。
元隆自幼有器识,仕元历职郡邑,俱有能声,又遭元季之乱,⑥其遇甄侯崇福,即有兴复之志,后甄死,元隆不徒死无益,思有后图,及邓侯胜祖辟之,⑦慨然就道,思有以报国。寻佐平章唐兀公,⑧首劝赴永州之围,⑨以固唇齿,⑩及桂将陷陈诸侯死社稷事,言甚激切,奈何唐兀公不知省,元隆则死之。风声义概无愧古人,使其受知人主,出守大藩,勋烈又何如哉。
初,琏得此本,怪其上下残于火,及询之,其家近罹毕方之灾,图画衣衾,无一存者,惟此本幸在。呜呼,忠节之道,
可以动天地、感鬼神,故造物者,阴有以庇,若此本是已,琏既类次上闻,
复命工装潢归之,为赵氏子孙宜宝藏之。
注释:①承乏——古代暂任某官职时的谦称,谓职位一时无适当人选,暂由己充数。桂庠(祥xián),桂林府学校。陈琏在此当教官。②故元——元朝已灭亡,故称“故元”。都事,官名,中书省及地方行省主要机构设都事,负责本署事务。③始安县——故治在今广西区兴安县溶江,辖今广西桂林、永福、阳朔一带。隶属荆州零陵郡。死节事,舍生取义而牺牲的事。④使司——指布政使司,地方行省最高行政机构。⑤太史——在翰林院负责编修国史的人;属同“嘱”,吩咐。严陵,即浙江严州。⑥元季——元朝末年。⑦邓侯——姓邓的地方行省负责人,古代称为诸侯,故称邓侯。邓侯胜祖,即邓胜祖;辟(避hì粤音劈),征召。⑧寻——不久;平章,官名,元朝行省平章为地方行省最高级长官。⑨首劝——最得力。⑩唇齿——嘴唇与牙齿,比喻相互依存的关系。陈诸侯——姓陈的地方行省最高长官。社稷,代指国家。社稷事,即国事。
罹(离lí)——遭遇(指不幸的事)。毕方之灾——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火灾之兆。毕方的名字来自竹子和木头燃烧时发出的噼啪声响,它是火神、也是木神,居住在树木中。毕方的外形象丹顶鹤,但是只有一条腿。
忠节——一心不变为忠,勇于赴义为节。
类次——整理妥当;上闻,报告朝廷。
(译文)陈琏我补缺桂林郡学校职位,听说元朝时原广西行省都事、始安县的赵元隆为国捐躯的事,恨未得到详细的情况。近日有诏书,编修《太祖高皇帝实录》,命天下有关机构,广泛搜求国朝初期以来,忠孝节义轰轰烈烈的,允许整理好上报。琏当时奉布政使司文书,总领归类广西所有采访得来的材料,因而得到太史、浙江严州徐尊生所撰写的《赵元隆墓碑》,才详知他的为人。
赵元隆自幼有气量见识,出仕元朝经历郡邑的职务,办事都很出色,又遭遇元朝晚年的动乱,他遇到甄侯崇福,就有复兴的志向,后来甄侯死了,元隆不白白送死,想着有后来的计划,及至邓侯胜祖任用他,慨然上任,想着有作为来报国,不久,辅助平章唐兀公,立头功前去解救永州的围困,以巩固唇齿之势,及至桂林将陷,赵君讲述诸侯死于国事,言词甚为激烈恳切,奈何唐兀公不知省悟,元隆则为此牺牲。风范气概无愧于古人,假设他受到帝王赏识,出任守卫大省,功勋伟业又会怎样呢。
当初,陈琏我得到这本碑记,还怪它上下被火烧残缺,到后来询问,他家近日遭遇火灾,图画书籍衣衾被席,无一保存,惟有这本碑记庆幸存在。唉,舍生取义之道,可以感动天地、感应鬼神,暗中庇护,如同这本碑记就是了。陈琏已归类上报,复命精工装潢碑记送还,为赵氏子孙要宝贝地收藏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