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氏族谱》序
(原文)东莞白沙之郑,①其先潮阳白石堂人。②宋季有讳宾者为惠阳郡倅,③是生崇,④署广东盐课提举,⑤尝过虎头门,⑥遭风涛之险,得及武山燕子窝,爱其山水清胜。后谢官归,遂买田筑室以居,舍宁洲田若干亩于法性寺,好善之心类此。
后生三子:天麒、天麟、天骥,又自武山徙白沙。子孙日繁,称为巨族,今七世孙观康、循理等念传世寖远,⑦非谱无以明之,遂以平昔得诸父兄之言者,及世系图,著而为谱,宗派世次,一寓目燎然可见矣。间谒文为序。⑧
予闻周灵王庶子封于郑,遂以国为氏,自战国以来,子孙散居四方,多为名族,不可殚述,⑨然则郑氏之得姓不其远乎。予观近世右族名家,虽有谱牒不一再传,往往湮没莫可考征,⑩由子孙不知所重而保之也。郑氏旧无谱,今始自观康循理为之,盖不忘所自者,为其子孙果能自修,以振于时,则斯谱之传,愈远愈光,俾人皆曰郡倅有后矣。顾不韪与。
注释:①白沙——今属东莞市虎门地区,以白沙油鸭闻名远近。②潮阳——粤东县名,因在大海之北得名,属潮州府。③宋季——宋朝末年。郡倅(翠cuì),太守副手。④是——这个人(指郡倅郑宾),生下郑崇。⑤署——代理,兼管。提举,原意是“管理”。宋代以后设主管专门事务的职官,即以提举命名。⑥虎头门——指珠江口上大、小虎二山据《广州府图经志》载:“东莞县西南大海中,有大虎、小虎,二山相次,若虎踞之状,故名虎头门。”⑦寖(侵qīn)——渐。⑧间——最近。⑨)殚(单dān)尽。⑩湮(烟yān粤音因莞音烟)——没,埋没。顾不韪与——顾,反而;不韪,不是。古人认为提长者的名字是大不敬,上文提到郑宾、郑崇等人名字,故说“反为大不敬了”。与,同欤(余yú),语气词。
(译文)东莞白沙的郑氏,他的祖先是潮阳县白石堂人。宋朝晚年有个叫郑宾的人做惠阳郡的副职,他生下郑崇,郑崇兼理广东盐课的提举,曾经路过虎门,经受大风大浪,到了武山的燕子窝,喜爱这里的山水优美。后来辞官而归,于是买田起屋定居,捐出宁洲田若干亩给法性寺,他好善乐施的心表现在类似事情上。
后来生下三个儿子:郑天麒、郑天麟、郑天骥,又从武山迁徙至白沙。子孙日渐兴旺,称为大族,如今七代孙郑观康、郑循理等人想到传世渐远,没有族谱无以明了族系排列次序,于是以平时来自父兄所讲材料,以及世系图表,修成族谱,宗族世系支派排列次序,一看就清楚明白。曾拜访请我作序言。
我知道周灵王庶子的封地在郑国,于是以国为姓氏,自战国以来,子孙散居在四方,多数成为著名的宗族,难以讲尽,那么郑氏传下这姓不是很遥远吗。我看见近世的豪门大族,虽然有族谱但不一定能够再传下去,往往埋没不见了,由于子孙不知它的重要而保护它呀。郑氏旧日无族谱,如今由郑观康、郑循理做这件事,那是不忘自己从何而来,作为他的子孙果然能够充实自己,为时代作出重大贡献,那么这本族谱的流传,越久远越光采,让人都说郡守的副官后继有人。——哟,反而我又大不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