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溪《王氏族谱》序
(原文)监察御史王君永吉,①间出其所著族谱一编,②请曰:先子宾州学正,③追赠文林郎、④山西道监察御史,⑤存日尝语增祐曰:⑥吾先世泗州盱眙人,⑦二五居士生漳州万户府经历,⑧因元季道梗,⑨始寓信州。⑩洪武中,汝祖再迁贵溪。旧谱毁于兵燹,
居士以前世次不可考。信州以后者,历历可稽,
家乘之作,
汝其勉之。
增祐祗奉教言,罔敢少怠。永乐乙未,叨由科第擢居宪台,复以禄弗逮养为感,
追惟先训,
夙夜靡宁,
失今不为,
则世次愈传愈远,而愈不可考。因以夙受先子者,汇而成编,幸有以序之,俾后人咸知水木本源之义。
予按斯谱自二五居士始,至今已六传,支分派别,秩然有序。衣冠文物,蔚为名家,而君复能笃志问学,以科第发身,执法内台,有声朝著,而遂显扬之志,于谱牒岂不大有光乎。
於戏,孝子慈孙之心,孰不欲追扬先世之美,传诸无穷?然而谱牒不幸厄于陵迁谷变之余,不能有以究知先世之懿,此仁人君子之深慨也。且谱牒贵乎实,而欲传信后人。昔欧阳文忠公与曾子固书,极论作谱莫若断自可知者为安。
而君克成先志,谱其所可知,缺其所不可知,未尝旁求曲证而强附焉。
可谓深得古人作谱之意,读之者,孝弟之心油然而生,
岂但知水木本源之义而已。为王氏子孙诚能敦礼迪义,
思以卓立,相与嗣守于无穷,庶无负今日作谱之意也。其尚勉诸。
注释:①监察御史——明洪武十三年改御史台为都察院,以都御史为长官,其次有副都御史、佥都御史、监察御史。②间——最近。③先子——先人,可以指历代祖宗,亦可指父亲或祖父(已死的)。此处指先父。学正,为中国古代文官官职名。宋国子监置学正与学录,掌执行学规,考校训导。元除国子监外,礼部及行省、宣卫司任命的路、州、县学官亦称学正。州县的学正正九品④文林郎——文散官名。⑤山西道监察御史——通观全文,此人是王永吉父亲,其官衔是皇帝封赠,因王永吉办事得力,皇帝将王永吉官衔封赠其父。⑥存日——在生之时。增祐是王永吉的字。⑦泗州盱眙——泗州,明属安徽凤阳府,盱(虚xū)眙(移yí),属安徽凤阳府。⑧二五居士——隐居埋名的叫居士。二五居士就是王永吉父亲所说的泗州盱眙人这个隐士。他生了漳州万户府经历。漳州,在福建。万户府,福州路军事机关和驻军有万户府。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移济南东平万户翼戍福建。有经历一员,从七品;知事一员,正八品;照磨兼管勾一员,正九品;书吏十六人。⑨元季道梗——元朝末年道路阻塞。⑩信州——旧治江西省上饶市。贵溪——市位于江西省东北部,是中国的铜工业中心。目前贵溪市三面包围了鹰潭市区,并与福建省相毗邻。
兵燹(冼xiǎn)——战火。
历历——清晰。
家乘(圣shèng)——家谱。
宪台——指都察院。
为感——感通憾。
追惟——追思;先训,先人的教诲。
夙夜——早晚;靡宁,不安。
失今不为——错过了今日不做。
水木本源——水有源,木有根,饮水思源的意思。
内台——指朝堂。
陵迁谷变——由山变为山谷,比喻浩劫。
极论——最正确地指出。
旁求曲证而强附——大费周章地去免强附会。
孝弟(替tì)——对父母好为孝,对兄弟好为悌。
敦礼迪义——谨遵礼义。
思以卓立——发奋自立。
(译文)监察御史王永吉,最近拿出他修的族谱一编,请求我说:“先父是宾州的学正,追赠文林郎兼山西监察御史,生前曾有话对增祐(王永吉的字)说,‘我的祖先是泗州盱眙县人,这个二五居士(王永吉的祖先)他的儿子是漳州万户府的经历,因为元朝晚年道路阻塞,才寄寓在信州。洪武年间,你的祖父再次迁到贵溪县。旧的族谱毁于战火,二五居士以前的族系已经不可以考证。在信州居住以后的人,清清楚楚的可以稽查,族谱的编修,你要努力完成。’”
增祐不敢疏忽。永乐乙未(1415),承蒙科举及第被提拔位居都察院,又因俸禄微薄来不及奉养双亲留下遗憾,追思先父的教训,整夜不得安宁,错过今日这个机会,那么世系相承的先后就愈传愈远,而愈加不可以考证。因此将以前知道祖先的事,汇集成编,希望你给予作序,让后人都知道草木源流的意义。”
我按照这本族谱推算自从二五居士开始,至今相传了六代人,分支派别,井然有序。功名富贵,发展为名门望族,而你(陈琏称王永吉)又能潜心学问,以科第出身,执法于朝廷,在名臣中享有美誉,而且成就了荣宗耀祖的志向,在族谱中岂不是大有光彩吗。
唉,孝子贤孙的心理,怎能不想弘扬祖先的美德流传于无穷?但是族谱遭劫难之后不能知道祖先的德行,这是仁人君子深感遗憾的。况且族谱珍贵在于真实,而想把诚信传给后人。昔日欧阳修与曾子固的书,最正确地指出修族谱莫过于不如截止至可以知道的事情为妥。而你终于完成祖先的志向,写你所知道的,缺失你所不知道的,未曾大费周章地去免强附会。可谓深得古人作族谱的意义,读这族谱的人,孝顺父母敬爱兄长的心情油然而生,岂但只是知道水木的源流而已,作为王氏的子孙确实能够谨遵礼义,发奋自立,一心维护下去,大概不会辜负今日作谱的目的。望大家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