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邹孝子判股
(原文)予近得前史官王君汝玉述,锡山邹伟孝行,①观之言婉事核,②盖有足征焉。则知古今人能笃于孝者,盖诚于爱亲,非好名而为之也,有若元潭州万户,③移剌琼子李家奴,④九岁母病,医言不可治,李家奴刲股肉煮麋以进,病乃痊。抚州路总管如林,⑤潭州民朱天祥并以母疾刲股,⑥旌其家。以伟刲股事观之,又奚愧焉,惜未有上其事于朝,而致旌典也。
然王君既述其事,缙绅君子复为之歌咏,⑦金鸣石应,⑧传播四方,则伟之名,岂不足以垂之永久乎。伟方富于春秋,⑨勇于为善,子孙满前,咸敦诗书礼义之教,卓然有故家遗风。岂诗所谓“孝子不匮,永锡尔类”⑩者耶。
注释:①前史官——已退休的编修国史的官员。述,他的著作中讲及。锡山,山名,在江苏无锡市西。周、秦间产铅锡,故名。汉初,锡绝,因以无锡名县。②言婉事核——文句婉转,事实可信。③潭州——在湖南长沙府,因地有昭潭而名,长沙府故治在今长沙市。万户,官名,元置,为世袭军职,在各路分设万户府,隶属于行省。④移刺——女真族的复姓。琼,名,即万户叫移刺琼。万户家奴的儿子仍是家奴,李家奴的父亲是移刺琼的家奴,家奴的身份也是世代相传的。⑤抚州——元朝为路,府治在今江西抚州市。总管,元制,凡十万户而当交通要冲者,置总管府,以别于散府每总管府设达鲁花赤(掌印官),下设总管一人,其下为同知治中判官。⑥刲(葵kuí)——割。 ⑦)缙绅——详685篇注③之“搢绅”。⑧金鸣石应——金指钟,石指磬,泛指乐器。此事发生在元朝,宋朝的长短句大行其道,诗词作者每以宋词之词牌填词讴歌,故有乐器伴奏,故称“金鸣石应”。⑨方富于春秋——正当年富力强。春秋指年龄。⑩孝子不匮(愧kuì粤音跪,莞音贵),永锡尔类。——语出《诗经·大雅·既醉》。译为:孝子之心不竭,神将法则永赐你。匮,缺乏,穷尽。
(译文)我近来得到前史官王汝玉著作讲起,锡山邹伟孝顺的行为,看这篇文章言词婉转事情确实,那是有足够的证据的。
由此知道古今孝子,那是真心爱亲,并非为了好名誉而去做的呀。有如元朝潭州万户移剌琼家奴之子李家奴,九岁的时候母亲有病,医生说是绝症,李家奴割股肉煮粥给母亲吃,于是痊愈。抚州路总管如林,潭州百姓朱天祥,因为母亲有病割股治疗,朝廷立牌坊表扬他家。以邹伟割股比起上列之事,又怎会不够格呢,只可惜未曾上报他的事情给朝廷,而得到表彰的匾额。
但王君既讲述这件事,缙绅君子又为之歌咏,乐器伴奏,传播四方,那么邹伟的名声,岂不是足以垂之永久吗。邹伟正当壮年,勇于为善,子孙满身前,都热衷于诗书礼义的教育,很有旧家遗风。岂不是《诗经》中所说的“孝子之心不竭,神将法则永赐你”这话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