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碧落碑》后①
(原文)太常寺丞、皖城冯君彝仲,②一日出所藏《碧落碑》一本,属予评之。
予闻碑在山西绛州,唐韩王元嘉子训等,③为母房氏而立。其文有栖真碧落之语,④因得名。论者谓其字虽多有不合法度处,⑤然布置美茂,自有神气,其为唐碑无疑。
或谓李阳冰卧看三日,⑥毁其佳者数字。又谓道士写毕,化鹤飞去,特好事者为之耳。⑦碑后“及”,字,人皆言其欠一笔,殊不知古人“及”字,正当如此。予因以所闻者识之。⑧
注释:①碧落碑——在山西新绛县城内龙兴寺。寺始建于唐朝,原名碧落观。碑在观内,故名。宋太祖寓此,改名龙兴宫,后因僧人占居,又改龙兴寺。碧落碑,小篆俊秀,书写特异,笔法工整,布局严峻,后人难以认读,为我国书法史上的珍品。②太常寺——又称太常,官名。秦置奉常,汉景帝中元六年改名太常,九卿之一,掌礼乐、郊庙社稷事宜。设寺卿、寺丞各一人。寺丞为副职。皖城,古地名,在安徽潜山县北,此处指潜山县。③韩王——唐朝的韩王是李元嘉,是高祖最宠爱的第十一子,他有四个儿子李训、李谊、李撰、李谌。据传,公元670年,为唐韩王李元嘉之子李训、李谊等人为其母房氏太妃造像祈福而立。含有唐人小篆、籀文、钟鼎文等多种文字。碑背上刻李汉撰写的《黄公记》。④栖真碧落——碧落碑体陈列在大殿后的前后碑亭、碑廊内的近十通古代碑刻,都是十分引人注目的。其中最富价值的,是以大篆而称誉全国的书法艺术名碑《碧落碑》。⑤其字…不合法度——指同一碑同时使用大篆(籀)、小篆、钟鼎文等多种字体,故称“不合法度”。⑥李阳冰——(生卒年不详),唐代文字学家、书法家。字少温,赵郡(治今河北赵县)人。为李白族叔,小、李白20岁,曾为李白出版的诗集己失传。曾为缙云令、当涂令。历集贤院学士,晚为少监,人称李监。李阳冰主编李白诗集《草堂集》并为序。李阳冰在唐代以篆学名世,精工小篆,圆淳瘦劲,为秦篆一大变革,被誉为李斯后小篆第一人,对后世颇有影响。自秦李斯创制小篆,历两汉、魏、晋至隋、唐,逾千载,学书者惟真草是攻,而篆学中废。⑦特好事者为之耳——这七个字回应上文等一段落末“属于评之”,陈琏下结论指出所谓“李阳冰毁字,道士写毕云云”是喜欢把事搞得神乎其神的人编造出来的。言下之意,并无此事。⑧识(志zhì)——记录下来。
(译文)太常寺丞、安徽潜山县的冯彝仲,一日出示他所收藏的《碧落碑》文一本,嘱咐我评论它。
我知道碑在山西绛州,唐韩王李元嘉的儿子李训等人,为母亲房氏而立下此碑。碑文有“栖真落碧”的语句,因而得名。议论的人说它字虽然有不少违反法度之处,但布局美纶美焕,自有神气,它是唐碑是无疑的。
或者说李阳冰卧着看了三天,毁坏其中最好的几个字,又说道士写完之后,化鹤飞去,这些都是喜欢把事情搞得福乎其神的人编造出来的哪。碑后“及”字,都说它欠了一笔,殊不知古人“及”字,正是这样的。我因将所闻听来的记录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