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叶氏族谱》序①
(原文)古者国有史、家有乘,②如鲁之三家、战国之四君,③其他如韩如晏,④《史记》皆称之为世家。如左氏所称御龙氏、承韦氏、唐杜氏,皆谓之世族,⑤其源流必有可征者。非若市井贩夫崛起于寻常,衣食仅足,而哆然自耀于乡里者也。⑥
东莞太平叶氏,其先有讳弘者,仕南宋为行军都统,⑦自后或仕或隐,而能迪仁蹈义,以诗礼相承。至六世孙平远,智高识弘而急行义,⑧益振厥宗。其子曰安、曰珍、曰存,俱能谨诗礼之传,著孝友之誉,⑨克绍厥家。⑩安念旧谱亡轶,无所考质。遂以平昔得诸父兄族人者,重加修辑,自都统以来世次派系,历历可考,汇而成编。征文为序。
余惟前代谱牒,修以朝命。及庐陵欧阳氏、眉山苏氏各有族谱,于是名家望族,俱仿而为之。然先辈论欧阳氏之谱几于严而疏,
苏氏之谱流于广而泛。有能显微阐幽,不疏不泛,以求乎仁之至、义之尽,斯为善矣。若叶氏之谱,其殆庶几乎。
它日有左氏、史记之著述者,于斯谱或有取焉。
注释:①叶氏——根据东莞县志(选举表)、胜朝东莞题名录、国朝东莞题名录等书籍注:东莞叶氏自南宋末年迁居东莞以来,或隐或仕而能迪仁蹈义,以诗礼相承至二十多世孙,迄今已有800余年。又据祁凯俊先生提供《太平叶氏》的资料称:大坪村,又名大坪(大屏嶂),原属太平乡。咸淳六年(1270),宋行军都统叶弘被元军一路追杀,最后逃到这里隐居方得太平,故名。此地属东莞市塘厦镇。立村已有七百多年历史。②家有乘(剩shèng)——家谱。③三家——前476年,韩、赵、魏废晋静公,将晋公室剩余土地全部瓜分。因此韩、赵、魏三国又被合称为“三晋”。三家分晋是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事件。它是中国奴隶社会瓦解,封建社会确定的标志。四君,信陵君魏无忌、春申君黄歇、孟尝君田文、平原君赵胜,是为战国四君子。④如韩如晏——韩非子,生于周赧王三十五年,卒于秦王政十四年(约前281年-前233年),韩非为韩国公子(即国君之子),战国末期韩国人(今河南省新郑)。晏婴(前578-前500),字仲,平,习惯上多称平仲,夷维人(今山东高密)。春秋后期一位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⑤左氏——左丘明,中国春秋时史学家。鲁国人,双目失明,春秋时有称为瞽的盲史官,记诵、讲述有关古代历史和传说,口耳相传,以补充和丰富文字的记载。相传《左传》是出于左丘明之手。一般的看法是,《国语》的成书有一个过程,最初是左丘明传诵,然后是时人传习,最后经列国之瞽史改编、润色而成。御龙氏——为夏代帝王孔甲赐予臣子刘累的贵族封号。专指刘累氏族的后代。刘累,尧之裔孙,夏代人。早年,刘累曾向豢龙氏董父学豢龙之术。约公元前1879年,夏孔甲帝时,天降龙于今河南省临颍县豢龙城东南角龙荡沟处。孔甲派刘累到此养龙,长达7年之久。因刘累养龙有功,孔甲封他为御龙氏贵族。承韦氏——帝尧唐之后受封于刘,裔孙刘累,事夏后孔甲,在夏为御龙氏,在商为承韦氏,在周为唐杜氏。杜伯子陧叔奔晋为士氏,孙士会适秦,后归晋,其处者为刘氏。⑥哆(车chē)然——众人不服也。广州话叫车大炮。⑦都统——武职官名。始见于前秦。建元十九年(383),苻坚兴兵攻东晋,征富家子弟年二十以下者三万余骑,置少年都统一人领之。唐及辽、金亦置。⑧行(xìng)义——行,道德;义,善举。行义即修养与行善。⑨孝友——对父母好为孝,对兄弟好为友。⑩克绍厥家——能继承其家。庐陵欧阳氏——指江西庐陵郡人的欧阳修。嵋山苏氏,指四川眉山的苏东坡。两人所修族谱被称最值得仿效的。
几于——据文义应该是“讥”,被嘲讽。
其殆庶几乎——这族谱大概差不多了吧。其,代词,指上文之族谱;殆,差不多;庶几,将近可以。
(译文)古时候国有国史;家有家谱,如鲁周公的三个家族、战国时期的四个君子,其他如韩非如晏婴,《史记》都称他们为世家。如左丘明所说的御龙氏、承韦氏、唐杜氏,都叫做世族,他的源流必有历史文献为证的。并非像市井贩夫出身低微、衣食仅能自给、而信口开河地自我炫耀于乡里的人呀。
东莞太平叶氏,他的祖先有叫叶弘的人,出仕南宋作行军都统,自此以后或做官或隐居,都能有仁有义,以诗礼相承。至六代孙叶平远,才智高超见识宏大而急公好义,更加振兴了他的宗族。他的儿子叫做叶安、叶珍、叶存,都能弘扬诗礼传统,凸显孝义家风,能继承这个家族。叶安想到旧的族谱已经散失,无所考证。于是用平日从几位父兄族人处得来的族谱,重新加以修辑,自行军都统以来世系相承的先后分支派系,清清楚楚的可以考证,汇集成编。征求我写文章作为序言,
我认为前代的族谱,修辑出自以朝廷的号令。到了庐陵的欧阳修、眉山的苏东坡。各有族谱,于是名家望族,都仿效而写作族谱。但是先辈议论欧阳修的族谱被挖苦为精细中有疏漏,苏东坡的族谱缺憾在庞杂而不具体。有能够将不为人知的美德发掘起,又淋漓尽致、形神兼备地将至仁至义的一面展示出来,那就是最完美的族谱了。如叶氏的族谱,大概可以在它日有写国史的人,对于这本族谱或有可取的地方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