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阁门使郭先生致仕诗》序①
(原文)阁门使郭先生文通,世为永嘉人,②后徙居括之丽水。③为人淳重有巧思,工画山水,著色多用青绿,峰峦深秀,树石幽润,意趣高远,不让董北苑。④
永乐初,以布衣应诏至京师,⑤预供奉之列,⑥获睹历代名画,所见益博,下笔愈奇,每进所作,为太宗称赏,⑦授营缮所丞,⑧日见亲幸,赐名纯,缙绅大夫荣之。⑨仁宗御极,⑩改授翰林待诏,寻升今官。宣德八年,九载盈秩,
宣宗加赐五品禄,
休养其老,今年秋奏乞致政,
今上允其请,
便道至南京,
访予银台官舍,
握手道故旧,欢逾平生,因征言为别。
予闻宋宣和中,集天下画史于五岳观,如进士科下题抡选,应诏者至数百人,然称旨者殊少,是知画贵神妙之品,出于天资,诚不易得。先生天资甚高,故所作得古人笔意,是宜驰声当时,受知列圣也。
於戏,世之善画者虽多,而老于山林无闻者不少,其能受知九重、
荐膺显秩、引年悬车、
归荣乡邑如先生者几人哉。魏太常诸公咸有诗赠之,
予与先生相知有年,于其行不容巳于言,
因书此以昭其遭遇之盛云。
注释:①阁门使——官名。唐末五代有阁门使,掌供奉乘舆,朝会游幸,大宴引赞,引接亲王宰相百僚藩国朝见,纠弹失仪。②永嘉——浙江县名。③括之丽水——括指括州。故城在今浙江省丽水县东南括苍山麓。丽水,浙江县名。④董北苑——董源(?-约962),字叔达,中国五代南唐画家,源一作元,江南钟陵(今江西进贤)人,亦作江南人,又称董北苑。⑤布衣——指平民百姓⑥供奉——官名,在皇帝身边供职的人。⑦太宗——明成祖永乐二十二年死,封为太宗文皇帝。此处指朱棣明成祖。⑧营缮——司官署名。明清两代设有营缮司,隶属工部。掌缮治皇家宫廷、陵寝、坛庙。《清史稿·职官志一》:营缮司所正、所副各一人。⑨缙绅——见685篇注③。⑩仁宗御极——明仁宗朱高炽登基,在洪熙元年(1425)翰林待诏——在翰翰林院供皇帝传唤写诏书。
盈秩——为官期满。
宣宗——明宣宗朱瞻基(1426-1435)在位。
致政——即退休,将官职交还给朝廷。
上——指皇上,即明宣宗。
便道——顺路。
银台——即通政司,据《陈琏传》,陈琏在宣德元年(1426)召还,除南京通政使,掌国子监事。
如进士科下题抡选——像考进士一样,在五岳观考试,合格的人授新官职。
於戏——音义同“呜呼”,感叹声。
九重——此处指朝廷。
引年悬车——退休之年将车子悬挂起来,不再远游。
太常——官名,掌礼乐,郊庙社稷事宜,有卿、少卿各一人。为九卿之一。
巳于言——止于言,即沉默。
(译文)阁门使郭文通先生,世代是浙江永嘉人,后来迁徙至括州的丽水县。他为人淳朴凝重富于想象力,擅长画山水画,着色多用青和绿,画面峰峦深秀,树石幽润,意趣高远,笔法不逊于董北苑。
永乐初年,他以一介布衣应诏到京城,加入帝王身边供奉的行列,获得观摩历代的名画,所见更加广博,下笔愈加奇妙,每次作品进呈,都被太宗称赞欣赏,授予营缮司丞,日见亲近,太宗皇上赐名叫做:纯,士大夫们都认为是荣幸。仁宗登位,授予他翰林待诏,不久升任如今的官职。宣德八年(1433),九载任期满,宣宗赏赐加五品俸禄,供他年老休养,今年秋上奏请求退休,如今皇上允许他的请求,顺路到南京,在通政司官舍拜访我,握手诉说往事,欢乐为平生未有,因此征求我的序言作为离别的纪念。
我听说宋朝宣和(1119-1125)年间,招集天下供职画师在五岳观,好如进士科下题目抡选,应诏而来的至数百人,但合格的人却很少,由此可知画贵在神妙,作品当次决定于天赋,实在是不容易得到的。先生天资甚高,故此所作得到古人的笔意,是该他驰名当时,受知于列位圣上呀。
唉,世间善于画画的人虽然很多,而老死山林默默无闻的人不少,能够被朝廷尝识、获得显著的俸禄、悬车退休、荣归故里好如先生那样的能够有几个人呢。魏太常几位大人都有诗相赠,我与先生相识多年,对于他这次行程不容我沉默,因此写这篇序文用来表明他受到朝廷的隆重待遇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