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江《陈氏族谱》序

1120 增江《陈氏族谱》序

(原文)增江多著姓,陈其一也,厥先闽之莆田人,在宋有讳拾义者,始徙居增江之桥头。历年既久,族日以蕃,称诗礼者必归之。今十世孙允正,间以所修族谱,征文为序。

窃闻其先拾义公以来,咸能被服儒素,而敦诗书礼义之习,文物彬彬,视昔有加。非祖宗积德于前,而有人承继于后,奚以致此。

於戏,古有起自犁锄之公相,降及皂隶之世家,在乎人之能自立,与不能自立而已。苟能自立,虽微而浸著,不能自立,虽著而浸微,盛衰兴替,亦何常之有。为陈氏子孙,尚思所以自立,求无忝厥先,则庶乎传之克永,而有耀也。诗曰:无忝尔祖,聿修厥德。予愿为陈氏子孙诵之。

注释:①讳(惠huì粤音伟,莞音伟、肺)——古时称死去的长者名字。②间——最近。③被服儒素——被服,亲近;儒素,儒者的品德操行。串译为:薰陶于儒家道德之中。④於戏——音义同“呜呼”,感叹声。⑤起自犁锄之公相——指倪宽,见1060篇注img。⑥苟(音狗)——假如。⑦浸著——渐渐出人头地,渐渐声名显赫。⑧何常之有——多么常见。⑨庶——希望。⑩聿修厥德——聿(玉yù粤音屈、律,莞音律),古文语助词,放在句首,无义。厥,其,他的。修厥德,培养他的道德。《诗经·大雅·文王》:“莫念尔祖,聿修厥德。”

(译文)增城县有许多著名的姓氏,陈姓是其中之一呀。陈姓的祖先是福建省的莆田人,在宋朝有名叫陈拾义的人,开始迁徙定居在增江的桥头乡。年代久远,族人越来越多,称为诗礼人家的必然属于这一家族。如今的十世孙陈允正,最近以他所修辑的族谱,请求我写序言。

听说他的祖先拾义公以来,世代薰陶于儒家道德之中,热衷于诗书礼义,儒雅之风,比前更盛。若非祖宗积德在前,而有人继承在后,又怎能这样?

唉,古时候有崛起于耕种的公侯将相比如倪宽,亦有降至贱役的世家子孙,就看他能不能自我建树。如果能够自立,虽然微贱而会渐渐发迹,不能够自立,虽然显赫也会渐渐败落,盛与衰的交替,那是多么寻常的事啊。作为陈氏的子孙,还是想着要自立,希望无愧祖宗,那么大概会承传至久远,而且有光采啊。《诗经》说:“无愧你的祖先,增厚他的美德。我愿意为陈氏的子孙歌颂这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