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氏族谱》序

1119 钱氏族谱》序

(原文)钱君遂真间携其兄遂弘修族谱,造予曰:“吾家旧谱煅于兵燹,先世嘉言善行罔得而稽,今所谱盖得诸族之长老者耳,幸有以序之,庶后世子孙知所自云。”

余受而阅之,知其家世之盛,有非市井贩夫崛起而自矜炫者可比。其先杭州钱塘人,有讳周者,仕宋为惠州太守,生绩,绩乐其风土,侨居城南,绩生伟,伟迁于归善崖山、都乐里之火冈,生六子:其次曰六郎者,始迁东莞之梅塘;生达迁于邑之罗村;生益为人俊伟有学行,仕元为静江路通判,德政卓然,事登邑乘。

益二子,长寿卿四会簿尉,img次梦骥亦簿尉。寿卿生元,元生恭善,恭善生孟芳,孟芳生遂弘、遂真、遂奇。自太守迄今凡十世子孙,咸能以诗礼相承,绵绵奕奕,img非太守通判德泽之所敷遗乎。而遂弘昆仲复汲汲焉以修谱牒为事,img贤于人远矣。

於戏,img谱者谱其所自出,而不忘本始也,本始不忘,孝悌之所由生也。谱牒之不可后也,如此为钱氏子孙,可不思有以卓立,溯其泽以会其源,培其德以厚其本,而相与嗣守于无穷耶。

注释:①间——最近。②煅——毁;兵燹(冼xiǎn),战火。③庶——希望。④矜炫—炫耀。⑤归善崖山——崖山即厓山,山名,也称厓门山,在广东新会县南大海中,与汤瓶咀对峙如门,形势险要。宋绍兴中置厓山寨,是扼守南海之门户。宋末为抗元的最后据点。宋祥兴二年宋军战败,陆秀夫负帝昺于此沉海。⑥都乐里之火冈——都乐,里名。火冈,地名。⑦邑之罗村——东莞城东之罗村。⑧学行——才华与美德。⑨静江路——南宋绍兴三年(公元1133年),升桂州为静江府,元至元十五年(1278)升静江路,治临桂县(今桂林市区),辖:临桂、兴安、灵川、理定、义宁、修仁、荔浦、阳朔、永福、古县,属湖广行省。明洪武元年(1368)改静江路为静江府。通判——通判可以直接向皇帝奏报州郡内的包括州郡官、县官在内的一切官员的情况,又可见通判兼有监察官的性质。而通判级别则多数仅为从八品,与权知军、州事的二、三品大员相差悬殊,亦为大小相制之意。⑩邑乘(剩shèng)——县志。img簿尉——主簿和县尉。泛指地方官府佐理官员。img绵绵奕奕——世代相承。img汲汲焉——急切地。img於戏——音义同“呜呼”,感叹声。

(译文)钱遂真最近带着兄长钱遂弘修辑的族谱,上门对我说:“我家的旧族谱被战火毁了,祖先好的著作与美德不能稽考,今日所修的族谱得到几位族中长老帮助呀,希望有劳你作序言,这样后世子孙才知道自己的来由。”

我接受而阅读族谱,知道他家世的兴盛,并非那些市井贩夫崛起而自我炫耀的人可以比较。他的祖先是杭州钱塘人,有名叫钱周的,在宋朝做官作惠州太守,生下钱绩,钱绩喜欢那里的风土人情,于是侨居在惠州城南,钱绩生钱伟。钱伟迁居到新会归善崖山、都乐里的火冈,他生下六个儿子:次子叫六郎,开始迁往东莞的梅塘;生下钱达,钱达迁往东莞的罗村;生下钱益,钱益为人堂堂一表有学问德行,在元朝做官作静江路的通判,德政卓越,事迹记载在东莞县志上。

钱益生下两个儿子,长子钱寿卿在四会县当佐理官员,次子钱梦骥也是当佐理官员。钱寿卿生钱元;钱元生钱恭善;钱恭善生钱孟芳;钱孟芳生钱遂弘、钱遂真、钱遂奇。自钱周太守到如今已十代子孙,都能够以诗礼世代相承,这难道不是钱周太守和钱益通判的德泽所致吗。而钱遂弘兄弟又急不及待地以修谱为头等大事,优秀过人多多了。

唉,族谱叙述他所出自何处,而不忘记原来的根源,根源不忘,孝顺父母爱护兄弟由此而产生呀。族谱不可以等候啊,这样作为钱氏的子孙,怎能不想到有所建树,积聚它的品德以增厚它的根本,共同维护它到永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