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周职方致仕诗》序①

1220 《送周职方致仕诗》序

(原文)正统元年某月,兵部职方司员外郎周先生岐凤引年致政,南归有期,驸马都尉沐公、总戎襄城伯李公、少保兼户部尚书黄公洎诸名公,咸有诗饯之。巡抚侍郎周公恂如笃同宗之好,属文序其首简。予与先生缔交有年,义不可辞。

夫周为文江仕族,代有闻人,跻华躐要,后先相望,先生宋益国公必大七世孙,今翰林修撰功叙之父,在永乐初举明经,典教长洲诸邑庠,而历今官。职方素号剧曹,非才识明敏、练达政务者,未易理。先生在职方有年,处之裕如,事罔稽滞,加以有守,暇则以经史自娱,诗文一出,人争传诵,两京名公卿贤士大夫,莫不重其学行政事,可谓克振家声,无忝益国矣。

一旦引年致政而归,其荣可胜言哉。唐白居易以尚书致政,归与僧如满辈结香山社,img以诗酒娱乐,后世好事者复绘为图以传,img由其知足知止可尚也。先生历官中外,雅有德望,寿考康宁,img福祉未艾。兹之归,毋徒修香山故事,当推平昔所学,师表乡邦,俾后进者咸知观感、兴起,则重有裨于名教也审矣,img视居易之为,岂不大有径庭哉。img予重巡抚公之请,书以为序。

注释:①职方——官名。掌天下地图,主四方职供的官。兵部属员。②员外郎——位次在郎中之后的官职。引年,退休之年;致政,将官职退还给朝廷。③少保——太子师有三:少师、少傅、少保。洎自(记jì),及。④属文——属同“嘱”,文,写文章。首简,古时无纸,以竹简记事,首简指诗卷之前。⑤夫(音扶)——放在句首,表示发议论。文江,江西省赣州的别称。⑥跻(机jī粤音挤)华躐(猎liè)要——登上高贵的职位,越级提拔到要害部门。⑦宋益国公必大——即周必大(1126-1206),南宋庐陵人,绍兴二十一年进士。官至左丞相,封益国公。工文辞,著有《省斋集》、《近体乐府》等八十一种。⑧举明经——以明经科中考(乡试合格)。⑨典教——主管乡学。长洲,县名,明清时为江苏府衙所在地,故城在江苏吴县西南。⑩学行(杏xìng)——学问与道德。img香山诗社——见748篇注③。⑫复绘为图——即九老图,唐白居易会昌五年二月于洛阳,与胡杲、刘真、郑据、卢贞、张浑举行尚齿会,各赋诗记事。同年夏,又有李元爽及僧如满也告老回洛,举行九老尚齿会,因绘图书姓名,题名《九老图》。img寿考康宁——寿考,寿老,长寿到老;康宁,健康安乐。img兴起——奋发起来,则重,则更有。裨(庇bì粤音卑)益,好处。名教,以正名定分为中心的封建礼教。img大有径庭——户外大道为径,家中庭院为庭,比喻两者相距很远。

(译文)正统元年(1436)某月,兵部职方司员外郎周岐凤先生年老退休,南归的时间已定,驸马都尉沐公、兵部尚书襄城伯李公、少保兼户部尚书黄公及几位著名的大人,都有诗文为他饯行。巡抚侍郎周恂如,与他兄弟情深,嘱咐我作序,我与周先生多年知己,义不容辞啊。

他来自赣江官宦人家,每代都有名人,晋身政要、后来居上的人,先后相望,先生是宋朝益国公周必大的七世孙,如今翰林修撰周功叙的父亲,在永乐初年以明经出身,领导长洲几个县学校,而经历至如今的官职,职方向来号称政务繁重的部门,不是眼光独到、政务练达的人,不容易处理。周先生在职方多年,办事游刃有余,日事日清,加以有操守,闲暇就以经史来自得其乐,诗文一出来,人们争相传诵,两京著名的公卿名士士大夫们,无不欣赏他的政事学问品行,可以说是能够振兴家声,无愧于益国公呀。

一旦退休而归,他的荣耀不可用语言来表达啊。唐朝白居易以尚书退休,归来与僧侣如满辈结香山社,以诗酒作为娱乐,后世好事的人,又绘为图画做流传,由于知足而止可贵呀。周先生经历官职在朝中朝外,享有德望,长寿健康,福祉方兴未艾,这次归来,不要只做香山那样的故事,应当发挥平日的学问,师表乡县,让后来进取的人都知道,耳濡目染、潜移默化,掀起效法的风尚,更有益于名教那是毫无疑问的,比白居易的行为,岂不是胜出多多吗。我尊重巡抚公的请求,写这篇以为序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