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上高县教谕卢先生墓志铭①
(原文)先生讳宽,字伯栗,号樵山,卢姓也,世为宝安张村人。②曾大父礼卿,大父原敏,父暎宾,母李氏。先生秀颖嗜学,笃于孝友,及肄业邑庠时,③三衢静斋吴先生为教谕,④于诸生中独器重之,躬承口讲指画,文藻日新。永乐癸卯,以《诗经》领乡荐,⑤会试中副榜,授广西全州儒学训导,⑥循循善诱,岁遇科贡,恒不乏人,加以廉洁慎交游,工古文辞,人皆敬仰,大为郡守周君健礼待,属其重修郡乘,⑦人服其公,及修《宣庙实录》,⑧诏下,复属之,总理一郡事实,众又服其叙述有法,遂以文学受知藩宪大府诸公,⑨南康太守翟慎庵,以其长于政事,荐于朝,会教官不在取例,寝之。⑩
九载盈考书最,升端州府上高县教谕,邑人士方庆得师,先生素劬于书,
感心气疾,至是举发,
初遣长子皡归省二亲,因取眷属未至,惟一仆侍侧,自知疾笃不起,乃沐浴更衣,适司训与诸生来视疾,
词气如常,备属后事,
拱手与别,翛然而逝,
其从容安命也如此,众莫不痛悼之。后皡等至扶柩以归,以终之年十二月十八日,葬望牛岗之原乙辰向,洪武庚辰六月三十日生,正统壬戌正月一日终,得年四十有二,丈夫子五:长皡、次皖、皭、噅、
皗,女二:长适简录,次在室。
於戏,先生学行甚高,而达政体,思以奇气伟节自致,
使得超擢以弘厥施,必有异于人者,仅得一教官而止,抑非命耶。然母弟祥尝受学先生,果登进士第,今为礼科给事中,
皡夙承庭训,以《麟经》中丁卯乡试,
其进未可量,一门科名之盛,
为乡邑之光,足慰先生于九原矣。
皡以墓石未有刻辞,罔以昭潜德幽光,以柳州府怀远县教谕、同邑任光所述状来请铭,为之铭曰:
维学之醇,而行之方。
发乎文章,烨乎有光。
两持教铎,儒风振扬。寿虽弗遐,而名则彰。
有崇其冈,有固其藏。
铭以昭之,百世弗忘。
注释:①上高——江西县名。②宝安——东莞在晋朝属宝安县,唐至德二年改为东莞县。陈琏好古,此处用东莞之古名。③邑庠(祥xiáng)——县儒学。④三——指今浙江省衢县。因县境有三衢山,故称。教谕,儒学负责官员。⑤领乡荐——在三年一届的乡试中中了举人。意味明年上京可以参加会试。⑥训导——教谕的副手。⑦属——同“嘱”,吩咐。⑧《宣庙实录》——明宣宗朱瞻基实录。⑨藩宪大府——指地方行省三司最高官员,包括布政使、按察使、都指挥使。⑩寝之——事情作罢。九载盈考——官员每三年任满上京接受政绩审查,以定升降去留。九年三次政绩审查。书最,评定为最优。
素劬(渠qú)——一向过劳。
至是举发——到此时发作。
司训——即训导,教谕的副手。
备属后事——全部交待好死后要办的事。
翛——同“倏”(叔shū),忽然。
噅——原文“白”字旁,电脑打不出来,以“口”字旁暂代。
於戏——读音与含义都同“呜呼”,感叹声。
思以奇气伟节自致——想通过严峻的考验达到新的境界。
礼科给事中——“科”属都察院领导的监察机构,相对吏、户、礼、兵、刑,工六个部分设六科来监察施政。给事中,详107篇注①。
《麟经》——《春秋》的别名。孔子写《春秋》因闻捕获麒麟,痛感大道已衰,愤然绝笔,故称。
科名——科举的名目,以进士为最高,学究为最低。
九原——即九泉。地下深处,人死后埋葬的地方。
维学之醇——维,古文语助词,无义。学之醇,醇通“纯”,不掺杂旁门左道,纯粹儒家学说。
而行之方——而且在行为上循规蹈矩。
教铎——铎是一种木柄铜铃,作为权威的象征。一摇动,学员必须肃静听命。教铎由教谕执掌。
有崇其冈——即高山。“其”,古文语助词,无义。
有固其藏——有他安稳的归宿之处。其,他的。
(译文)卢先生名叫宽,字伯栗,号樵山,世代是东莞县张村人。曾祖父卢礼卿,祖父卢原敏,父亲卢暎宾,母亲李氏。先生拔尖好学,对父母至孝,对兄弟至好。在县上学时,衢县吴静斋先生为教谕,于诸多学生中惟独器重他,他受到当面指点,文章日日进步。永乐癸卯(1423)年,以《诗经》乡试中举。会试中副榜,授予广西全州儒学训导。循循善诱,每年遇到科举选拔,都为国输送人才,加以廉洁谨慎交游,精于古文辞,人们都敬仰,很被郡守周健赏识,嘱咐他重修郡志。人们佩服他正直无私,到修辑《宣宗实录》,诏书下来,又嘱咐他总理一郡的大事实录。众人又佩服他叙述有办法,于是以文学被地方执法诸位大人赏识。南康太守翟慎庵,以他善长政事,举荐给朝廷,无奈教官不在选取之例,这事就取消。
九年期满考察政绩得到最优,升为端州府上高县教谕,县里人士刚刚庆幸得到名师,先生向来因伏案过劳,患上心脏病,至此病发。初时派遣长子卢皡归去探望两位亲人,因催促眷属未曾到来,只有一个仆人服侍在旁。他自己知道病势沉重将要死,于是沐浴更衣,刚好司训和各位学生来探病,说话气色如常,详细嘱咐后事,拱手而别,很快死去。他从容安于命运到这种程度,众人无不痛惜哀悼他。后来卢皡等人来到扶灵柩归去。死那年十二月十八日,葬在望牛岗的高地乙辰向,洪武庚辰(1400)年六月三十日生,正统壬戌(1442)年正月一日死,得年四十二岁。长大成人的儿子五个:长子卢皡、次子卢皖、皭爵、噅、皗。女儿两个:长女嫁简录,次女在家。
唉,先生学问德行很高,而且熟习衙门业务,想通过严峻的考验来提高自己,以致青云直上,大展拳脚,必定高人一等,谁知仅仅得到一个教官而止呢,难道不是命吗。但同胞弟弟卢祥曾经受业于先生,终于登上进士第,如今是礼科给事中。卢皡向来承受庭训,以《春秋》中丁卯科乡试,他的前途未可限量。一门科举的兴盛,实是乡县的光荣足以告慰先生于九泉了。卢皡以墓石未有刻辞,不能以昭示不为人知的美德,以柳州府怀远县教谕、同县任光所写的履历来请求铭文,为他作铭说:
先生学问纯良,行为稳重端庄。一旦化为文句,有如珠玉光芒。
两度文坛执教,儒风借此弘扬。虽是未能长寿,才华四处飘香。
望牛墩上得地,有坟坚固无妨。碑文扬君之德,儿孙百世难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