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唐十八学士图》后
(原文)嘉兴太守淮居齐君用衡,①藏宋人所画《唐十八学士》,不惟笔法之妙,位置之工,而兴趣韵度精神并得之,诚可宝也。间属予识之。②
昔唐太宗文皇帝,御极之初,③励精图治,④于弘文殿聚书二十余万卷,置弘文馆于殿侧,选天下文学之士,若虞世南、褚亮、姚思廉、蔡允恭、萧德言等一十八人,⑤以本官兼学士,⑥令更日宿直。⑦听朝之隙,引入内殿,讲论前言往行,⑧或至夜分乃罢。⑨时人荣之,目为登瀛洲云,⑩非惟一时文物彬彬,而贞观之治实基于此。
於戏,载观此图,
不能不重予慨也,因书以归之。
注释:①嘉兴——浙江省县名,县令不称太守,明清知府才称太守,此处知县称太守,不知何故。淮居,看文义,淮居应是地名,但书中无考。怀疑版本有误,怀疑“居”字为“右”字讹,淮右,指淮南。②间——最近;属,同“嘱”,吩咐。予,我。识(志zhì),记录。之,代词;它,指《唐十八学士图》。③御极——登上帝位,统治天下。④励精图治——振奋精神为将国家治理好。⑤虞世南——生于558年,逝于635年,是初唐时期的政治家,书法家,诗人,尤以文章著名。褚亮——(生卒年未详),字希明,南朝钱墉(今杭州)人。少时聪明好学,博览群书,善文工诗,喜交游名士。陈至德元年(583),访尚书左仆射徐陵,受到赏识。陈后主闻而召见,命即席赋诗,在座诸人皆频首称许,任为尚书殿中侍郎。陈亡后入隋,为东宫学士、太常博士。唐统一全国后,他为文学馆招聘贤才,与杜如晦等人以本官兼任学士,共十八人。唐太宗命阎立本为他们绘像,并让亮为这些像作赞,号称“十八学士”。后辞官归里,卒年88岁。姚思廉——(557-637),字简之,一说名简,字思廉,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唐朝初期史学家。约生于梁末陈初,在八十岁左右去世。蔡允恭(约561-约628)——隋末唐初官吏、文学家。字克让,蔡叔度24世裔,荆州江陵(今属湖北)人。西梁左民尚书蔡大业之子,蔡大宝侄子。萧德言(558-654)——雍州长安人,齐尚书左仆射思话玄孙也。本兰陵人,陈亡,徙关中。祖介,梁侍中、都官尚书。父引,陈吏部侍郎。并有名于时。德言博涉经史,尤精《春秋左氏传》,好属文。贞观中,除著作郎,兼弘文馆学士。⑥本官——本弘文馆官员。⑦更日宿直——日夜值班。⑧前言往行——以前之著作及履历。⑨夜分——子时,(夜晚二十三时),作为新一日开始,旧一日结束,故称夜分。⑩瀛州——传说神仙所居之处。文中称弘文馆官员(本官,皆为学士)在弘文馆分三班值班。唐太宗后来在宫城西建文学馆,值班者称为登瀛州。贞观——唐朝第二位皇帝李世民年号,从公元627-649年,称为太平盛世。
於戏——音义同“呜呼”,感叹声。
载观——载,古文语助词,无义。观,看。
(译文)浙江嘉兴太守、淮南的齐用衡,收藏着宋代人所画的《唐十八学士图》,不但笔法神妙,构图工整,而志趣韵味精神都惟妙惟肖,实在难得呀。最近嘱咐我论述此画。
昔日唐太宗,继位的初期,励精图治,在弘文殿聚集书籍二十几万卷,将弘文馆安置在弘文殿侧,选天下文学之士,如虞世南、褚亮、姚思廉、蔡允恭、萧德言等十八人,以弘文馆官员兼学士,命他们按三班轮流值班。听朝的间隙,引入内殿,讲论前朝史实,或至夜晚时分才结束。当时人们觉得荣幸,视为登上仙山,说非但于一时文质彬彬,而贞观的治理,实是打基础在于此。
唉,细看这幅图画,不能不增加我的感慨呀,因此书写此文回赠给齐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