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有恒斋卷》后
(原文)太宗皇帝御极之初,①予由国子助教被荐至吏部。②东莱仪公亦由高邮太守膺荐至,③日得挹风仪、聆绪论,④知公问学德量有大过人者。及看除目,⑤予得许州,⑥公得宝庆府,⑦握手都门,惓惓不忍别。⑧
寻闻公陟官银台出长使垣,⑨迁礼部侍郎,授经今上,⑩年及八秩,太宗悯其老,诏许致仕,
赐玺书褒荣之,后以寿终于家。仁宗嗣位,
追赠太子少师谥文简,
复敕有司建祠,岁时致祀。若公遭遇,可谓盛矣。
初,公名所居室曰:有恒斋,中朝缙绅大夫咸有作,以著厥美。公子礼科给事中子新,
间出斯卷,
属予言。
於戏,公之学行勋业,著于朝廷,纪于国史,而传诸四方者,自求“有恒”得之,且诸公之作,发挥厥义至矣尽矣,奚俟予言,
然不可虚辱子新之请,追念畴昔,不胜感慨,因识于卷末,
以致景仰之意云。
注释:①太宗皇帝——明成祖死后被尊为太宗文皇帝。御极,登基,坐上帝位。②予由国子监助教被荐至吏部——据《陈琏传》:“永乐元年(1403)近臣言琏有治才,不宜置散地召试,在优等。”指的就是这次到吏部。③东莱仪公——东莱,山东县名,即今东掖县地。仪,姓;高邮,江苏县名。④绪论——说话简洁而面面俱到。⑤除目——官员委任目录。⑥予得许州——陈琏自称我被委任许州太守。⑦宝庆府——湖南省邵阳市旧称,(公元1225),宋理宗赵昀用年号命名自己曾领防御使的封地为宝庆府。民国26年改为邵阳市,北邻娄底,南界永州,上通云贵,下接长衡,辖1市8县3区。⑧惓惓——同“拳拳”,彼此情深意切。⑨寻闻——不久听说。陟官银台,升官通政使司;出长使垣,作布政使(地方行省最高行政长官)。⑩授经今上——指给明仁宗朱高炽讲经,此文作于洪熙元年(1425年,因朱高炽在位只一年,所以时间可以肯定)。八秩——80岁。
致仕——将官职退还给朝廷,即退休。(
仁宗嗣位——朱棣的太子朱高炽继位(朱棣在1424死,次年朱高炽登基)。
追赠太子少师——仪公死后朝廷给他追封太子少师。谥,尊者死后赐的封号。
中朝——京官;缙绅,详685篇注③之“搢绅”。
礼科——都察院下属监察机构,对于六部分设六个科。给事中,详107篇注①。
间——最近。
属——同“嘱”,吩咐。予言,我作文章。
於戏——音义同“呜呼”,感叹声。
奚俟——何须等待。
识(志zhì)——记述。
(译文)太宗文皇帝登基的初期,我由国子助教被推荐到吏部。山东东莱仪公亦由高邮太守获得推荐到来,每日得瞻仰风采、聆听高论,知道仪公学问道德的分量,大有过人之处。及至看到授官的目录,我得许州,仪公得宝庆府,都门握手,一片真情不忍分别。不久听说仪公晋升至通政使司又出任布政使,转任礼部侍郎,当时讲授六经给当今皇上,已八十岁,明太宗怜悯他年老,诏书允许退休,赐御书褒奖荣耀他,后来寿终在家。仁宗继承皇位,追赠他太子少师,谥文简,又敕令有司建造祠堂,每年定时致祀。像仪公的礼遇,可以说是隆重了。
当初,仪公题名他的居室叫有恒斋。朝中的缙绅大夫都有诗文,来赞扬它的可贵。仪公的儿子礼科给事中仪子新,曾取出这卷嘱咐我写跋。
唉,仪公的学问德行勋业,蜚声朝廷,记于国史,而传播于四方,就凭“有恒”这种精神,而且诸公的写作,发挥它的意义到了淋漓尽致了,又何须等我来发言,但不可以辜负仪子新的请求,追念往事,不胜感慨,因此写于卷末,以致景仰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