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宗人府王经历致仕序
(原文)宗人府经历襄阳王先生用礼,①今年夏九载政成,赴行在吏部,②遂上引年之请,③诏允之,便道至南京。④予同寅余君可才等,属文华其行。⑤
予闻昔者周官小宗伯掌三族之别,⑥以辨亲疏,成王时彤伯入为宗正,⑦然则宗正之名实昉于周,⑧秦汉以来或为宗正,或为春卿,⑨唐初为司宗,后为宗正,逮宋有宗正寺之设,以宗室两制已上克掌。⑩序宗派、纪属籍,以昭穆定亲疏,凡修录牒谱图籍皆与焉。
我朝太祖高皇帝,奄有万邦,稽古为治,首建宗人府,而品居第一有宗人令,及左右宗正,皆亲王为之,或驸马都尉署,幕官则有经历,非文学之士不预选。
先生初由教官升安府纪善,历户部主事,与礼部大宗伯胡公,巡历天下郡邑有年。逮陟是官,已三盈考,今以年耄致政而归故乡,沐浴圣泽,涵濡神化,
日与亲戚故旧,从容里闾之间、山林之下,以昭国家养老之谊,求如先生者能几人哉。于先生之行,故历叙宗人府建置之由,与所居职之清且贵,有非他幕官可比也。若先生学行政事,大宗伯之序已详,兹不赘云。
注释:①宗人府——是古代管理皇家宗室事务的机构。掌管皇帝九族的宗族名册,其属,经历司,经历一人,是个小官,正五品,典出纳文移。②行在——帝王离京住处,此文指南京。③引年——退休之年。④便道——顺路。宗人府在北京,王用礼要回襄阳,所以说顺路到南京。⑤属文——属同“嘱”,吩咐;文指作文。⑥周官——“礼官”之属有“大宗伯”卿 1人,“小宗伯”中大夫2人,“肆师”下大夫4人。⑦彤伯——周同姓之国,为成王宗伯。肜(容ró ng): 肜氏本彤氏,避仇改为肜。彤姓姓氏。北京、山西太原、临汾,湖北武汉,四川成都等地均有分布。⑧昉(纺fǎng)——起始。⑨春卿——即礼部尚书⑩两制——唐、宋翰林学士受皇帝之命,起草诏令,称为内制;中书舍人与他官加知制诰衔者为中书门下撰拟诏令,称为外制。翰林学士与中书舍人合称。已上,同“以上”。奄有万邦——奄,覆盖;奄有万邦,意译为:一统天下。
纪善——明代亲王属官名,掌讲授之职。
涵濡神化——沐浴圣泽与涵濡神化意思都是在皇恩浩荡中生活美满;圣泽、神化、神圣都指帝王;圣泽是帝王的恩德,如阳光雨露,使万物生长;涵濡,覆盖天地;神化,发生精彩的变化。
(译文)宗人府经历襄阳的王用礼先生,今年夏天,九年任期圆满完成,到南京吏部,上呈退休的申请,诏书允许了他,故顺路到南京。我的同事余可才等人,嘱咐我作文章光耀他的行程。
我知道昔日周朝的礼部侍郎掌管三族的分别,用来分辨亲疏,周成王时彤伯入朝作为宗正,那么宗正的名号始于周朝,秦汉以来或为宗正,或为礼部尚书,唐朝初年称司宗,后改为宗正,到了宋朝就有宗正寺的设置,以皇族内外两制以上才能掌管。排序宗室、分辨流派、纪录所属户籍,昭示辈次次序而决定亲疏,凡是制定记录牒谱图籍都由他掌管呀。我朝太祖高皇帝,拥有天下,根据古时候建置作为治理,首先建立宗人府,而官衔品位为第一的有宗人令,以及左右宗正,都是亲王担任,或由驸马都尉署理,幕僚官就有经历,非文学人士不能入选。
先生当初由教官升任安府的纪善,当过户部主事,和礼部尚书胡公巡历天下郡邑多年,到升任现在的官职,已满三次考察政绩,如今以年老退休而归故乡,沐浴圣恩,感受天眷,每日和亲戚故旧从容在乡里之间、山林之下,以此昭示国家养老之情,求得如先生这样的能够有几个人呢。对于先生归乡的行程,所以叙述宗人府建立的原由,和所居职的清闲而且尊贵,没有其他幕僚官职可以比拟的呀。如先生的学问修行和政事,尚书大人的序言已写得很详尽,这里就不再累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