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山教谕致仕廖先生文集序
(原文)广为岭南会府,山川清淑之气钟而为人,多长才秀,民以道德勋业文章显者,代恒有也。入国朝文运诞开,①士以德业文词鸣者,踵恒相接,视前代有加。予友湖广通山儒学教谕致仕南海廖君慎初,②其尤卓然者乎,
君之先讳南英者有才略,宋幼主驻崖山时,③尝起兵勤王,④功虽弗就,而义足称。自后以儒术显者,往往而有。君先翁礼廷先生、兄原刚、执中,皆以明经授徒,⑤侄恂亦为贡士,⑥一门文学之懿,人所罕及。君以醇厚之德、⑦颖敏之资、承家庭之教,故其问学有大过人者。洪武中礼廷先生司训四会邑庠。⑧未几,君复嗣之,后历桂林、南安二郡庠,而升通山。经口讲指画者,⑨多擢高第、⑩居显官,有声于时,君之树立设施卓卓也如此。
其为文,一主于理,而以气充之,有纂组之工,无雕镂之巧,
诗则本乎性情,有和平之音,无挥霍之态,
虽天禀之异,师传之高,而亦本之以德也。故昔人论文,谓德盛则言醇,言醇则传永,德不至焉,而蕲言之醇传之远者万无是理,
若君非所谓“有德有言”者乎。
洪武壬申,予董教桂林郡庠,继而君来为同寅,日资启迪,未尝不叹服其学行之峻,诗文之工也。别后几三十年,闻君所作益胜,有声缙绅中,
近自通山九载考绩,例升秩而力请休致回家。今年十二月,予以宅忧服阕入觐,
邂逅羊城,
握手道故,旧欢逾平生。因出文集一编,属予序、
因书此,俾读之者,知君足以当乎山川清淑之气,学有师承,而又本之以德为可望重也。
注释:①文运诞开——文运,文化发展的潮流;诞开,大开,大行其道。②湖广——指湖南湖北两省。通山,在湖北的县名,明清属武昌府。教谕,儒学中主管官员。③宋幼主——南宋气数将尽的公元1278年,宋赵祥兴元年,帝昺处于幼年,故称幼主崖山,即厓山,又叫厓门山,在广东省新会县南大海中。④勤王——为王事尽力。⑤明经——通晓经学。⑥贡士——礼部会试合格者为贡士。⑦醇厚之德——纯朴善良的道德。⑧司训——学教谕的副手。又叫训导。⑨口讲指画——指讲课、指点。⑩擢(茁zhuó粤音昨莞音凿)——提拔。树立设施——树立,指培养人材,犹如把幼苗培养。设施,设教师,施教于人。即传经授道。卓卓,特别优秀,杰出。
纂(钻字上声zuǎn粤音转)组——红色的丝带。
雕镂之巧——刻意雕凿的痕迹。
挥霍之态——堆砌辞藻的表现。
德不至焉,而蕲(旗qí)蕲,通“祈”,求,希望。串译为:道德不高尚,而希望。
有德有言——孔子说:“有德的,一定有名言。有名言的,不一定有德。”有德必有言,这里的言,是指著作。
董教——掌教;郡庠(祥xiáng),州郡的学校。
缙绅——同“搢绅”,见685篇注③。
宅忧——即内忧,母亲去世。服(确què粤音缺)守丧期满。入(近jìn),进宫朝拜君主。陈琏于宣德二年(1427)丧母,守孝三年,于宣德四年服满。此文作于1429年十二月。
邂(音蟹)逅(音后)——偶然相遇。
属——同“嘱”,吩咐。
(译文)广州是岭南的省会,山川正气凝聚于人,多出优秀人才,当地人以道德功业文章扬名的,每代经常都有呀。进入国朝之后文化发展的潮流大行其道,读书人以道德、政事、文章得意官场的,经常接踵不断,比前代更加兴盛。我的朋友湖广通山县学校的教谕已经退休的南海郡的廖慎初,更高人一等。
慎初君的祖先名叫廖南英的很有才略,宋末幼帝驻扎厓山时,曾起兵勤王,功虽未成,而大义足以值得称赞。此后以儒术知名的人,经常不缺。慎初君的父亲廖礼廷先生、兄长廖原刚、廖执中,都以明经教授学徒,侄儿廖恂亦是贡士,书香满门,人们很少比得上。慎初君以醇厚的德行、聪敏的资质、秉承家庭的教育,所以慎初君的学问大有过人之处。洪武年间(你的父亲)廖礼廷先生训导四会县学校。不久,你又接过此任,跟着掌管桂林、南安两个郡的学校,而后迁升为通山县学校的教谕,经过你口讲指画教授的人,多数能科举及第、位居显要的官职,有声誉于当时,你的建树和惠及于人,优秀到这种地步。
慎初君所作的文章,源流清晰,内容充实,显得布局得当,作诗就本着性情,有柔和平实的声调,没有堆砌辞藻的现象,虽然是天赋的异禀,老师传授的高明,也是本着以道德而为的呀。所以旧时的人评论文章就说道德高尚,写出的文章就耐人寻味,耐人寻味则流传久远。缺德的人,想耐人寻味,流传久远是绝对不可能的。像你不就是有德有言的人吗?
洪武壬申年(1392),我掌管桂林郡学校,继而慎初君来到成为我的同事,每日给予我启迪,不得不叹服你德行之高尚,诗文的工整呀。别后将近三十年,听说你所作的诗文更胜从前,在士大夫之中有声誉,近日从通山县通过九年政绩考试,按例升级而你极力请求退休回家。今年十二月,我以母亲丧事服满回朝觐见,在羊城相遇,握手叙旧,彼此大慰平生。因你取出一本文集,嘱咐我作序、因此写了这篇序文,让读到这本文集的人,知道你无愧这山川正气,学问有师承,而又本着以自己的道德成为德高望重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