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封承直郎詹事府府丞郑公墓志铭

1422 故封承直郎詹事府府丞郑公墓志铭

(原文)公讳祔,字叔鄂,姓郑氏,其先荥阳人,初迁于歙,再迁于遂安,三迁至婺之浦江白麟溪。其八世祖绮,以孝义著闻,教子孙不分居今已十世,荐蒙旌典称为义门。其世系具载谱图,及《麟溪集》,先世孝友,著于宋元史。

高祖德璋,元青田县尉;曾祖太和,建康路龙湾提领,祖钦,号青梿居上;父涣,浦江县主簿,母王氏。

公淳谨有至性,嗜学若渴。早从宋太史景濂游,博通群籍,卓有才誉。父构疾,躬侍汤药,衣不解带,夜则泣祷于天,疾止乃已。以弟瀛早亡无子,命为嗣,事婶母王至孝,逮卒,殡敛葬祭,举无违礼。遭亲母丧,人谓公出继礼当杀,img公以劬劳恩重,卒持服三年。末几父卒,服丧亦如之,为乡邑所称。事诸父兄恭顺,待弟侄诸子友爱而慈。平生喜怒不形于色,自号怡怡子,img缙绅大夫多有诗文美之。img

洪武中,母兄桐代家长执役京师,img资费贷诸姻属,公能一一偿之,后家长为人所诬,img公代赴狱,有旨命法司辨理得释。适岁饥,家之食口数百仰焉。遂谋诸弟,倡议籴粟以赡,众赖之,自综家务逾二十禩,img善于区画,内外给足。

永乐甲午(1414)从兄监察御史干奏乞致仕,img上命举子弟以代,即以公仲子煁应诏,拜四川道监察御史,后升詹事府府丞,钦授敕命,封公如其官秩,配许封安人,命书宠章,光贲义门。未几煁蒙恩归省,乡邑以为荣。

公晚得气疾,img竟以是弗起,元至正癸巳(1353),四月二十五生之辰也,今宣德三年(1428)戊申十一月一十六卒之日也,寿七十有六,是年十二月二十日,葬白麟溪北三里珠坞之原,安人东阳名家,淑静有仪,丈夫子三:长熛,次即煁,今升大理寺左寺丞,又次辉,孙男十二:圣、堦、嘉、懿、土、壩、竭、垶、嚞、堰、场,孙女琚,适诸暨何宗,曾孙男五:似、条、攸、佃、傥,曾孙女□。

煁懼公潜德弗昭,以从弟柏所为状来请铭,遂摭其实,序而铭曰:

允淑郑公,img毓秀义门。家声烜赫,学行孔醇。

晚受显封,祗荷圣恩。img以全而归,寿逾七旬。

珠坞之原,隆哉其坟。铭以焯德,百世有闻。

注释:①荥(形xíng)阳——在河南省。(②歙(摄shè)——在安徽省。③遂安——在浙江省。④婺(务wù)——天上有婺女星,古天文说浙江婺州处于婺女星之分野,即今浙江金华市。浦江义门,江南第一家地处浦江盆地东部郑宅镇内,距县城12公里,面积10.6平方公里,大小景点25处。郑氏以孝义治家,自南宋至明代中叶,十五世同居共食(360余年),时称义门郑氏,故名“郑义门”。屡受朝廷旌表,明洪武十八年太祖朱元璋亲赐封“江南第一家”。⑤孝义——对父母好为孝,对兄弟好为义。⑥建康路——南京的古称;路,行政区域名。提领,官名,提调带领。元置。提领一员,从七品;大使一员,从八品。⑦至性——厚道。⑧宋太史景濂——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又号玄真子,中国浙江省浦江县人。明初大臣、文学家、史学家。方孝孺之师,曾任翰林,修《元史》。后因故被明太祖谪死蜀地。⑨弟瀛——父亲的弟弟,即郑公的叔父,名叫瀛。⑩举——皆,全部。img当杀——应该降级。img怡怡——《论语·子路》:“朋友切切偲偲,兄弟怡怡”怡怡,后用来形容兄弟情深。img缙绅——详685篇注③。 img母兄——同胞兄长。img家长——郑家法人代表。img禩——同“祀”。img从兄——同一个祖父的兄弟致仕,官员退休。img气疾——哮喘。img允淑——忠厚和气。img祗(支zhī粤音支)——敬。

(译文)郑公名叫祔,字叔鄂,他先祖是河南荥阳人,初时迁往安徽歙县,再而迁往浙江遂安县,第三次迁往浙江婺州的浦江白麟溪。他的八世祖郑绮,以孝义闻名,教子孙不分居至今已十世,受朝廷嘉奖称为义门。他的世系都载人图谱,以及《麟溪集》。先世的孝顺友爱,著于宋元的历史。

高祖郑德璋,是元朝的青田县尉;曾祖郑太和,是建康路龙湾提领;祖父郑钦,号称青梿居士;父亲郑涣,浦江县主簿,母亲王氏。

郑公淳朴谨慎有天赋的卓绝品性,好学如饥似渴,早年跟从宋太史景濂游学。博学通晓各种典籍,很有才名。父亲得病,亲自侍奉汤药,衣不解带,夜晚就哭泣祈祷于天,病愈才止。父亲以弟郑瀛早死无子,命他为嗣子。服事婶母王氏至孝,到婶母死后,殡敛葬祭,一切没有违礼。遭遇亲母死,人说郑公已出继,礼当降级,郑公以劬劳恩重,最终坚持守孝三年。不久父亲死,服丧亦如此,被乡县里的人所称赞。服事诸父兄恭顺,对待弟侄众人友爱而慈祥。平生喜怒不形于色,自号怡怡子。缙绅大夫多有诗文赞美他。

洪武中,胞兄郑桐被人诬告,郑公上京顶替他服劳役,上头有指示命司法机构查实,都释放回乡。正遇上这年饥荒,一家几百人都依仗郑公维持。郑公因此与众兄弟商量,倡议购入粟米作粮,众人靠他度过困难。自从他总管家务过二十年,善于筹划,内外供应无缺。

永乐甲午(1414)年,叔伯兄长郑干以监察御史奏准退休,皇上命选派子弟代任此职,因此以郑公第二子郑煁应诏,受封为四川道监察御史,后升为詹事府府丞。敬受皇恩,封公为同一官名,配偶许氏封安人。御书宝印,光耀郑家义门,不久,郑煁受皇恩归省父母,家乡以此为荣。郑公晚年得哮喘病,最终因此不治。元至正癸巳(1353),年四月二十五他生辰呀,今宣德三年(1428)戊申十一月一十六他死之日也,寿龄七十六岁。这一年的十二月二十日,埋葬在白麟溪北三里珠坞的高地上。安人是东阳县著名的家族,贤淑娴静有礼仪,生子三个:长子郑熛,次子即是郑煁,如今升为大理寺左寺丞,又次子郑燀。男孙十二个:圣、堦、嘉、懿、土、壩、竭、垶、嚞、堰、场,孙女郑琚,嫁诸暨县的何宗,男曾孙五个:似、条、攸、佃、傥,曾孙女□。郑煁惧怕郑公有不为人知的美德不显耀,以堂弟郑柏所写的事状来请求铭文,于是拣择他的事实,序而铭说:

温和忠厚郑公,出自浙江义门。一向家声响亮,本人品学兼优。

晚年高官封赏,亲身敬受皇恩。挺身上京代役,平安寿过七旬。

麟溪珠坞之原,巍巍立起公坟。碑铭昭示美德,远近百世知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