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丰《赵氏世系图》序
(原文)广东佥宪南丰赵君秉礼,①间出《世系图》一编,②乃其大父临清翁所授,③而君嗣书者,间征文为序。
君系出宋太宗子楚王元偁后,④传四世至楚国公士环、楚国夫人游氏,遭靖康之变,⑤携二子不忸、不惰,南渡寓江西建昌军,⑥后不忸奉夫人迁瑞州,⑦不惰迁南丰县,因定居焉。又三传至崇嘻字景和号竹坡,咸淳七年,度宗以族属故,赐敕一道,阶承信郎,⑧今在君所。临清翁讳季璋,当元季干戈俶扰,⑨而能保护斯图于兵燹之余授于君。⑩君复能承先志,嗣而书之,以遗后人,俾知所自,岂非仁孝者之用心乎。
窃考宋制,至道间永泰有谱,天潢源派有图,详符中皇属有籍,仙源积庆有图,宗藩庆系有录。
及建炎南渡,
寺官失职,
举逸于江浒,迨至绍兴始合而一之,谓之《源庆系属籍总要》,宗室封拜字号,历历可稽。君之先自楚王,载膺茅土之封,
后或由科第显,或以学行称,箕裘之业不坠,诗书之泽犹存,非世德深厚,曷以臻此,
为君子孙尚当殖学绩文,
迪仁蹈义,求无忝于前闻人,衍庆泽于无穷。则绳绳而书,
当不止此。
予记永乐壬辰,预考试礼闱,君中在前列,寻居风纪,
卓有宪臣风,是予所深重者。于其请,义不可辞,遂书此为序。
注释:①佥宪——即佥都御史,由都察院安排下来的执法官员,直接由皇帝指挥,属中央监察机构。南丰,县名,明清时属建昌府。②间——最近。③大父——祖父。④元偁——真宗即位后封安定郡王,进封舒王。体弱多病,大中祥符七年薨,年三十四岁。⑤靖康之变——发生于北宋皇帝宋钦宗靖康年间(公元1126-1127年)。靖康二年四月金军攻破东京(今河南开封),在城内搜刮数日,掳徽宗,钦宗二帝和后妃,皇子,宗室,贵卿等数千人后北撤,东京城中公私积蓄为之一空。北宋灭亡。⑥建昌军——宋朝,分为抚州和建昌军,属江南西路。元朝改为抚州路、建昌路。明洪武初,仍设抚州府、建昌府。⑦不忸(扭niǔ)——此处用于人名。端州,今广东高要县,境东南有端溪,出砚石,所制砚称为端砚。⑧承信郎——武阶官名。宋代,政和二年,由“三班借职”改为此名。秩从九品。⑨元季——元朝末年。干戈,代指战争。俶扰,泛指动乱。俶(畜xù)开始。⑩兵燹(冼xiǎn)——战火。天源派——宋皇室“鼎分三派”太祖、太宗、魏王各领族裔一支。赵匡胤庙号太祖,该支便被后人尊为“太祖派”;匡义(因避帝讳更名光义)即宋太宗,遂称该支为“太宗派”;秦王光美,死后39年仁宗即位,被追封为魏王,故其后人便称为“魏王派”。
仙源积庆——宋朝赵氏皇族有《皇帝玉牒》、《宗支属籍》、《宗藩庆系录》、《仙源积庆图》、《仙源类谱》、《宋史》、《宗室世系表》等。
建炎南渡——建炎(1127-1130),南宋高宗赵构南渡长江,在杭州定都,改杭州为临安。
寺官——指太常寺的官员,掌礼乐郊庙社稷事宜。
茅土之封——指王、侯的封爵。古天子分封王、侯时,用代表方位的五色土筑坛,按封地所在方向取一色土,包以白茅而授之,作为受封者得以有国建社的表征。
曷(合hé粤音喝)——何。臻,至。
殖学绩文——殖通植,将钻研经籍比作耕种,功夫到了,自有收获,将著书立说,比作织布,下苦功自有成绩。意译为:潜心文墨。
绳绳——众多的样子。
预考试礼闱——作礼部会试的同考官。
寻居——不久晋身于;风纪,指掌管法度纲纪(御史之职)。
(译文)广东佥都御史南丰县的赵秉礼曾经取出《世系图》一篇,那是他的祖父赵临清交给他的,而他进行续编,曾征求我作序言。
赵君是出自宋太宗的儿子楚王赵元偁的后人,传了四代至楚国公赵士环、楚国夫人游氏,遭遇到靖康之变,携带两个儿子赵不忸、赵不惰,南渡长江至江西的建昌军居住,后来赵不忸侍奉楚国夫人迁往广东瑞州,赵不惰迁往南丰县,因此就定居在那里呀。又传了三代到赵崇嘻字景和号竹坡,咸淳七年(1271年),宋度宗以族属的原故,赐给他敕书一道,封赠武官阶承信郎,敕书如今在赵君的住所。临清翁名叫赵季璋,当元朝晚年干戈骚乱,而能够保护这张图表于战火之后授予赵君。君又能够继承祖先的遗志,续编这本世系图,用来遗留给后人,让他们知道自己的出处,难道不是仁孝者的用心吗。
我考察宋朝的制度,至道年间(995-997年)永泰派有谱,天潢源派有图,详符年间(1008-1016年)皇室族属有簿籍,仙源积庆有图,宗藩庆系有录。及至建炎年间(1127-1130年)宋室南渡,管理谱牒的太常寺官员失职,逃逸于江边,直至绍兴年间才合而为一谱,称为《源庆系属籍总要》,宗室封拜字号,清清楚楚可以稽查。赵君的祖先来自楚王,承受着茅土之封,或由登上科第显贵,或以学问德行见称,前辈的事业不曾坠落,诗书的世泽还是保存,若非先辈的道德深厚,怎么会达到这样的情景,作为你的子孙还应当潜心文墨,谨遵仁义,以求无愧于前代的名人,延长恩泽于无穷无尽。那么众多儿孙大书特书,应当不止于这般情况。
我记起永乐壬辰(1412)那一年,在礼部作同考官,你高中在前列,不久就位居御史,有法官风范,是我大为敬重的人。对于你的请求,义不容辞,于是写下这篇序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