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70 淡然说
(原文)南海王平逸,①髫年出家琪林观,②从松隐袁先生,学清净无为之道,能探道之玄,求道之赜,③言论践履,④罔敢或违,⑤自号曰:淡然。由是声名闻于丛林中。⑥近膺荐赴阙,⑦授道纪司都纪以归,⑧谒予银台,⑨请释“淡然”之义。
予惟修真之士,⑩以清净无为为本,故厌纷华而甘淡泊,宁羹藜饭餿,而不羡乎膏粱;
宁麻衣草履,而不慕乎衣绣;宁容膝而居,而不求乎高堂华厦。世之纷华,举不足以动之,惟淡泊是尚。当静居一室,敛乎方寸,
寂然不动,混沦一白,
照彻古今,超然而独神,
巍然而独存,虽鬼神莫能窥焉。苟非此心淡然,曷以臻此?
使其日役于物,
万虑丛然杂于方寸间,
则灵台昏矣,
乌能至是哉。
夫太羹玄酒,味至淡者,而可以礼天地、奉神祗,盖不味之味,而有至味存焉。然非知道者,
何足以知之。平逸寄迹老子法中有年,
今授职以归,尚期坚持淡泊之心,以守清净之道,则羽流有所归依,
而朝廷之选为不旷矣。他年功行成就,控扶摇而上,
游息乎鸿濛广莫之野
,或遇安期羡门之徒,
尚以予言质之。
注释:①南海——广东郡名,秦始皇三十三年置,三国吴在此置广州。即如今广州市。②髫(条tiáo)年——古人二十岁行加冠礼,此前头发下垂,叫垂髫,又叫髫年,即少年。③赜(责zé)——精微,深奥。④言论践履——言行。⑤罔敢或违——不敢稍有违反。⑥丛林——大型庙宇建筑群。⑦赴阙——往京城。⑧道纪司都纪——明清时地方府一级掌管道教事宜的机构。都纪,副都纪,州道正司道正,县道会,各一人。⑨银台——通政司。⑩修真——修仙。羹藜饭餿——藜,藤生植物,嫩苗可食,老藤可作杖,亦可作柴火。羹藜,所饮的汤用藜苗煮成;饭馊,吃的饭是变了味的残饭,极言饮食的简陋。
膏粱——精美的食物。
敛乎方寸——指修心养性。方寸,心的代词,古人认为人的心只有一立方寸大小。
混沦一白——通天地空明一片。
超然而独神——越过万物往仙界而神往。
曷以臻此——曷(何hé粤音喝),何,怎样;曷以,怎能够;臻此,达到这种境地。
使——假使;其,代词,指心;日役于物,每天受贪念所驱使。
万虑——各种想法;丛然杂于,一股脑地堆塞在:方寸间,心间。
灵台——指心。古人认为人心主思考。
夫(音扶)——放在句首表示发议论。太羹玄酒,太羹、玄酒,不附带任何添加调料的肉汁和水的味道,虽皆淡乎无味,但实际上是“至味无味”,为至美之味。
知道——了解道教的学说。
寄迹——指生活在这个圈中,老子法中,老子,道教的创始人,姓李名聃。相传五千余言的《道德经》是他所著。
羽流——道士。
扶摇——旋风。
游息——游耍与休息;乎,于,在;鸿濛广莫,远古辽阔。
安期羡门——传说中的两位仙人。
(译文)广东南海郡王平逸,幼年在琪林观出家,跟随袁松隐先生,学清净无为之道,能探讨道的玄妙,求得道的神韵,一言一行,不敢稍有违背,自号淡然。于是名声闻名于大规模庙宇群。近年来获得推荐到京都,被授予道纪司都纪,归去时拜会我在通政司,请我论述“淡然”的意思。
我想修仙的人士,以清净无为作本分,所以厌倦繁华而甘于淡泊,宁可食野菜羹和冷饭,而不羡慕丰盛筵席;宁可麻衣草鞋,而不慕锦绣的衣裳;宁可简陋而居,而不求高堂华厦。世间的繁华,都不足以动摇他的志向,惟有淡泊是他的崇尚。当静居一室,修心养性,寂然不动,空明一片,照彻今古,超然而独自神驰,巍然而独自存在,虽鬼神都不能窥探他的心灵。若非此心淡然,怎能达到这个程度?假使他每日受贪念所驱使,各种杂念一股脑地堆塞在心间,那就心中糊涂,哪能达到这个境界呢。
太羹玄酒,味最淡,而可以礼奉天地、敬奉神祗,那无味的味,而有最美味存在啊。但不是同道之人,又怎会理解呢?王平逸生活在老子法门中有多年,如今授职而归,还期望坚持淡泊的心,来守清净之道,那么道士有了榜样,而朝廷的选拔没有白选了。他年功德品行成就,仕途青云直上,逍遥于远古辽阔之原,或者遇上安期生羡门之流,还望用我的语言询问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