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明《汪氏族谱》序

1151 四明《汪氏族谱》序

(原文)四明奉化之汪,唐“昭忠广仁威烈灵显王”华之后,王新安人,在太宗时效顺,保障江南,累官至六州节度使,既卒,始膺王号。厥后子孙日益蕃盛,其居政府为侍从、为卿监、为执法,与典大郡、分符握节者往往而有,其奋由科目为邑宰、丞尉,与振文铎者,不可胜计。

十七世孙倬,在宋为四明奉化县尉,始家于县之免山,迄今十有二世,衣冠文物,有隆弗替。及观咸淳中裔孙翔凤所为宗谱序,则知新建四明之派,皆析自新安。今翰林检讨兼北京国子监博士事奉,实四明之派,间驰书属予为谱序。

於戏,自唐至今八百余年,汪氏之后蕃衍茂硕,有隆弗替者,岂非王之功德深厚,有以致之欤。检讨以簪缨阀阅之家,承先世积累之厚,拳拳然以谱牒为重,征名公卿以表著之,所以宣昭祖烈垂范后嗣,img其用心为何如哉,img为其后人,尚当笃尊祖敬宗之心,敦水木本源之义,思以奋励,以无遏前人休光,img则庆泽之来,予见其未艾也。img

注释:①奉化——县位于浙江省东部,宁波市区南面。四明——浙江旧宁波府的别称,以境内有四明山(传说山上有方石,四面如窗,中通日、月、星宿之光,故称四明山)得名。②昭忠广仁威烈灵显王——唐代的封号。汪氏的历史由后人追述到鲁成公次子名汪,封颍川侯,汪侯被视为汪氏始祖。实际上汪氏可信的历史是从隋末的汪华开始的。汪华——号英发。隋唐之际徽州歙县人,于陈至德四年(公元586年)正月十八日生,薨于唐贞观二十三年(公元649年)三月初三日,享年六十有四。隋末朝纲不振,天下大乱,汪华起兵割据于江南歙州、宣州、杭州、睦州、婺州、饶州,保六州之安。唐运兴,李氏一统天下,“至武德四年(公元621年)九月(汪华)令宣城长史铁佛献表称臣,即授为歙、宣、杭、睦、婺、饶六州总管,封上柱国越国公。宝佑二年(公元1254年)改封昭忠广仁威烈灵显王。两百余年间,汪华先后受封10次,其神力增添了平息寇乱、御灾厉、乃至祷祈有感神灵无边。③新安——新安郡(280年一758年),即徽州,简称“徽”,位于新安江上游,古称新安,宋徽宗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改歙州为徽州,从此历宋元明清四代,统一府六县(歙县、黟县、休宁、婺源、绩溪、祁门),辖境为今黄山市、绩溪县及江西婺源县,行政版图相对稳定。徽州是徽商的发祥地,明清时期徽商称雄中国商界500多年,有“无徽不成镇”、“徽商遍天下”之说。④卿监——唐代官制。一般指九寺五监等。⑤翰林检讨——翰林院,唐代设于内廷,为供奉之官,为帝王起草诏书等,明清将著作、修史、图书等事并入,成为外朝官署,属下职官有侍读、侍讲、修撰、编修、检讨和庶吉士等。事奉,等于说奉命办事,不是官名。⑥属余——同“嘱余”,吩咐我。⑦於戏——音义同“呜呼”,感叹声。⑧致之欤——致之,到这种程度。之,这样。欤(余yú),疑问词,相当于:吗,呢。⑨簪缨阀阅——簪,固定官帽与发髻的头饰,缨,系紧官帽的丝带,簪缨作官宦的代词。阀阅,指世家门第。⑩拳拳然——恳切地。img宣昭祖烈——讲明祖宗业绩;垂范后嗣,留下榜样给后人。img何如哉——何,何等。多么;如,到达,此处解作周到。何如哉,多么周到啊。img无遏——不要断了;休光,美德,光辉。无遏前人休光,串译为:要发扬前人的优良传统。

(译文)浙江宁波府奉化县的汪氏,是唐朝“昭忠广仁威烈灵显王”汪华的后人,汪华是徽州新安县人,在唐太宗时投降立功,保障了江南,累计封官至六州节度使,死后,才获得王的称号。此后子孙日益繁盛,他们位居政府做侍从官、做卿监官、做执法的官,和太守、奉皇命作国家重臣的人,往往有。由科举出身做县令、县丞县尉,和执掌文教的人数不尽。十七代孙汪倬,在宋朝做宁波府奉化县尉的时候,开始在奉化县的免山定居,距今有十二代人,官宦相承,兴隆不息。及至看到南宋咸淳年间(1265年-1274年)裔孙汪翔凤所写的宗谱序言,才知道新建的宁波的支派,都来自于徽州新安县汪氏。如今翰林检讨兼北京国子监博士汪事奉,其实是属于宁波的支派,最近寄书信来嘱咐我为族谱写序言。

唉,自唐朝至今八百余年,汪氏的后裔繁衍茂盛,有兴隆不息的势头,岂不是始祖汪华的功德深厚,而致今日的盛况呀。汪检讨以官宦世家,在先辈的深厚基础上,念念不忘修谱大事,征集著名公卿的赞语来著入族谱,以此宣传祖宗伟绩垂范于后人,他的用心是何等的周到啊。作为他的后人,还希望热爱祖宗,牢记水有源、树有根的道理,发扬先辈的优良传统,那么喜庆的再来,我看他未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