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户部司务张君墓志铭

1431 前户部司务张君墓志铭

(原文)君讳势祖,字志逊,姓张氏,幼则挺特自树,颖异不凡。洪武初,肄业邑庠,文藻日新,声迈同列,岁甲子以葩经贡春官,升国子尚舍,时学正朱先生维嘉,以诗经教诸生,经口讲指画者皆成名,君特为先生赏异,有声六馆,祭酒宋公,师道尊严,慎许与于君特善遇之,同辈咸曰:“张某才器不凡,且富问学,异日所进未可量。”

岁庚午,选刑部观政,明年授户部司务,以勤敏为尚书赵公勉礼遇。未几,以他故左迁柳城典史,为政练达如素习,尤精牍案,剖决如流,虽健吏不能及。善于参政,民感其惠。岁乙亥,罣吏谊罢官归,首倡族人建祠堂以祭先,复捐己资市鱼池一口、地若干、田若干亩,俾族人轮收,岁入租课,充祠堂祭祀费。

初入仕时,以亲早逝,禄弗逮养,遇讳辰,辄悲泣不自胜,事继母陈安人孝谨,处昆季友爱,与人交,始若崖岸崭绝,然就之,略无边幅窘束意。善评古今人物是非,取以自藻励。永乐戊子,谪河间兴济县,虽环堵萧然,而吟诵不辍,缙绅士夫,img过者必造焉。永乐戊戌五月二十六日以疾终,img距所生丁酉二月七日,得寿六十有二,其婿袁唐胄,不远数千里至兴济,负遗骸以归,其子柳卜于永乐壬寅闰十二月,葬莫塘坑之原,奉竹林先生张善所为状征余铭。img

按状,公先世闽人,派出唐文献公九龄弟九皋后,其居东莞者,则自海丰县尉讳岘者始,曾祖登辰,学行俊伟,事著邑乘,img祖方谷,元东莞县尹,父伯申,隐德弗耀。img妣安人李氏,img增城石滩李教授女也,娶安人陈氏,有贤行,子三:柳、榆、樗,img女五人:袁唐胄、王侃、梁彦光、陈孔纲、袁端,皆婿也。

於戏,img公行已无愧古人,而用止于此,抑非命欤,img铭曰:

显显名宗,盛莫与京。img惟公特起,img益加厥声。视前斯振,img顾后斯帱。img

用而弗究,君子是悼。某山之原,实为幽宅。于以铭之,用昭潜德。

注释:①挺特自树——标新立异。②岁甲子——洪武十七年(1384),葩经,唐韩愈《昌黎集》十二《进学解》:“诗正而葩。”葩,华美之意。后因称《诗经》为《葩经》。贡春官,在礼部主持的会试中取得贡士的资格。③升国子尚舍——晋升国子监作为最优等学员,住在一号宿舍(此处隐去了张君廷试落选的记录)。④学正——明清国子监设学正、学录(官名),掌学规训导。⑤六馆——国子监之别称。⑥祭酒——国子监行政最高负责人,相当于校长。⑦左迁——贬职;柳城,广西柳州府。典史,明朝除主管公文收发以外,当主簿不在,还兼理缉捕。⑧罣吏谊——受同僚好友犯案牵连。“谊”通“议”。⑨崖岸崭绝——比喻高不可攀。⑩河间——河北省府名,因处于黄河与永定河之间,故名。img缙绅——详685篇注③之“搢绅”。⑫永乐戊戌——永乐十六年(1418)。⑬竹林——比喻亲密的友谊。《晋书、山涛传》:“(涛)与嵇康、吕安善,后遇阮籍,便为竹林之交,忘年之契。” img邑乘(圣shèng)——指《东莞县志》。⑮隐德弗耀——有阴德无功名。img妣——称已故的母亲。安人,明朝六品官妻的封号。img樗(初chū粤音书)——俗称臭椿,木质疏松,不能成材。此处用于人名。img於戏——音义同“呜呼”,感叹声。img欤(余yú)——感叹词,相当于“吗”。img盛莫与京——盛大之极。京,大。img惟——古文语助词,无义。特起,崛起,树立名望。img视前斯进——比起上代重振雄风斯,同“其”,代词,指上文之“上一代”。img顾后斯帱(道dào)——对儿孙来说,他起着开拓的作用帱,覆盖,引申为开拓。

(译文)张君名叫势祖,字志逊,幼年就标新立异,聪慧不凡。洪武初年,学习在县学校,文采日进,声誉超过同学。洪武十七年,以《诗经》在礼部的会试中取得贡士的资格,进入国子监上等学员学位。当时学正朱维嘉先生,以《诗经》教导学生,经他培养出来的人都成名,张君特别被朱先生赏识,名动国子监,国子监祭酒宋公师道尊严,特准给张君优厚待遇,同学都说:“张某才能器识不同凡响,将来的前程不可限量。”

洪武二十三年,选拔为刑部观政,第二年授予户部司务,以勤奋敏捷被尚书赵勉赏识重用。不久,因为别的原故降职至柳城作典史,执政练达好像向来熟习一般,尤其精通于案牍文书,处理案件如流水,虽是老练的官吏也不能比得上,善于参政,民众感激他的恩惠。洪武二十八年,同僚好友犯事被牵连罢官而归,首先倡议族人建造祠堂以祭祀祖先。又捐赠自己的资产买鱼池一口、地若干、田若干亩,让族人轮流收租,每年的租金,能够支付祠堂的祭祀费用。

当初进入仕途的时候,以亲人早逝,俸禄来不及赡养,每遇忌辰,总是悲痛不已。服事继母陈安人孝顺谨慎,相处兄弟友爱,与人交往,开始时让人觉得难以高攀,但接近之后,并无少少拘束感。善于评论古今人物的是非,用以自我鞭策。永乐六年(1408)年,贬到河北河间府的兴济县,虽然一贫如洗,而吟声不断,士绅大夫,顺路经过必去造访他。永乐十年(1418)五月二十六日因病而死,距他生于元正至十七(1357)年二月七日,享年六十二岁。他的女婿袁唐胄,不远数千里到兴济县,背负他的骸骨归来。他的儿子张柳选在永乐二十年(1421)闰十二月,葬他在莫塘坑的高地上,拿着好友张善先生所写的事状征求我作铭文。

根据履历,张公先祖是福建人,宗支派别出自唐朝文獻公张九龄弟弟张九皋,后代居住在东莞的人,那是自海丰县尉名叫张岘的人开始。曾祖张登辰,才高德美,事见县志里,祖父张方谷,是元朝时候的东莞县令,伯父张申有道德没功名。母亲安人李氏,增城石滩李教授的女儿,娶安人陈氏,有贤淑的德行,儿子三人:柳、榆、樗,女儿五人:袁唐胄、王侃、梁彦光、陈孔纲、袁端,都是女婿呀。

唉,张公的行为已无愧于古人,而在仕途上止于这样,这岂不是命吗?铭说:

名门望族张,诸姓居其首。张公耀功名,家声添秀茂。

振兴继先贤,开拓启其后。学博未全用,痛悼诸亲友。

莫塘坑之原,新坟得地厚。墓碑颂阴德,垂名终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