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张氏族谱》序
(原文)东莞著姓以张为首称,其先闽之福清人,有讳岘者,仕宋为海丰尉,①始徒居东莞,传三世,至种庵先生淑,②克迈种德,③世食其报。先生孙登辰,尤善培植,以故子孙蕃硕显赫,蔚为名宗。元皇庆间,曰敬德者,尝著世谱,颐堂郭应木序之。④历世既远,派系日繁,今九世孙善,惧其愈远愈繁,而失其真。于是命胤子溥取所谓世谱者,一依欧阳文忠公谱例,参以苏氏详尊之义,⑤自源徂流,⑥汇而成编,井然有条,秩然不紊。可谓不忘其本,笃于敦睦之道者也,而征文序其端。
於戏,⑦族之有谱,所以为防范人心之一物也。当世代绵邈,嗣胤蕃多,苟无谱以联属之,则仁人之根株或磔,⑧而孝悌之条肄,⑨恐戕将不止,⑩如涂人而已。奈何世人鲜克知之,
往往致谱牒灭礳,无所于考,其不深可慨欤。
张氏自县尉公居东莞,子孙相继垂三百余年,世敦诗礼,多跻膴仕,衣冠文物,
辉映里闾,谱牒具存,章章可考,
非其积德有自,而维持有人欤。今朝廷右文,
士以不知其本原为耻,有能取谱牒修之,以示子孙如善父子,固贤于人,而国家治化所及,岂不盛哉。永乐十八年(1420)冬十二月
注释:①海丰——广东县名,在粤东。尉——官名,掌一县的军事与刑狱。②种庵淑——张淑号种庵(详见1472篇)。③克迈种德——能够积善争先。④颐堂郭应木——东莞县令郭应木,字颐堂。序之,为他写序。⑤苏氏详尊——苏氏指苏东坡;详尊,尊敬长辈。⑥徂(殂 cú粤音曹)——至,到。⑦於戏——音义同“呜呼”,感叹声。⑧磔(折zhē粤音摘)——此处解作中断。⑨孝悌(替tì)对父母好为孝,对兄长好为悌;条肄,派生出来的美德,引申为风尚。⑩戕(枪qiāng)——伤害。涂人——同途人,路人。
鲜(癣xiǎn)——少。
欤(余yú)——感叹词,犹如“吗”。跻(机jī粤音剂)——登上;膴(武wǔ)仕,高官厚禄。
衣冠文物——衣冠,士大夫的穿戴;文物,具有历史或艺术价值的古代遗物。衣冠文物,引申为世家的文化积淀。
章章——同彰彰,明白清楚。
右文——崇尚文化。
(译文)东莞著名的姓氏以张姓为最有名,他的祖先是福建省福清县人,有名叫张岘的,在宋朝任海丰县尉,才开始迁到东莞,传了三代,到种庵先生名淑,能争先行善,世代得到好报。先生的孙子张登辰,尤其热衷公益,因此子孙繁衍显赫,发展成名门望族。元朝皇庆(1313)年间,叫张敬德的人,曾修族谱,东莞县令郭应木为它作序。时移世易,支派更多,如今九世孙张善,怕族谱愈久远愈繁杂,而失去真实。于是要儿子张溥拿来家世族谱,一律依照欧阳修作的族谱的方法,参考苏东坡详细记载尊重长辈的思路,从源头到支流,汇集成编,井然有序,先后不乱。可以说是不忘它的本源,热衷于和谐之道的人呀,而征求我作序言在前面。
唉,家族之所以要有族谱,因为要防范人心忘本的物证呀。当世代深远,子孙后代蕃多,如果没有族谱来联系他们,那么仁人的根或者被中断,而孝悌之风尚恐不断被破坏,就好像陌路人一样罢了。奈何世人很少知道这其中的利害,往往导致族谱的失灭,以至于无从考察,这不是深为可悲吗。
张氏自从县尉公居住在东莞,子孙相继已经三百多年,世世代代沉醉于诗礼,多人跻身高官厚禄,世家的文化积淀,辉映街坊,族谱都在,明白可见,这不是他积德有源头,而维持有人吗。如今朝廷文化士子以不知自己的本源为羞耻,有能够取族谱修缮好,以示子孙。好像张善父子固然是高尚过人,这是国家的政治教化所导致,这不是兴盛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