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白斋释
(原文)凤阳郡博士、五羊徐先生,①立其读书之所曰坚白斋,或质于予曰:“先生之坚白,岂公孙龙所著《坚白异同》之谓乎?”②予曰:“非也,当战国之时,人各立异论自高,取宠一时,而不知圣贤之道,若龙之著《坚白异同》。欲推之天下国家,使君臣上下,狥名责实,③而后能治者,可谓详矣。然不明一定之说,而但虚设无穷之词,亦徒为纷更变乱而已,何其细也。
先生遭遇圣明,早游庠序,④读书烛理,⑤素称知道,⑥闻一旦膺乡荐、⑦登成均,⑧两为郡博士,师道尊严,学者咸有矜式,⑨人皆称之。先生之坚白,乃吾夫子所谓磨不磷、涅不缁者,⑩岂龙所能喻哉。
曰:“夫子之坚白,可得闻欤?”予曰:“物之至坚者,有时磨而可磷,物之至白者,有时涅而可缁。今曰磨不磷、涅不缁者,故能造乎无可无不可之地。虽金不足以喻其坚,玉不足以喻其白,岂寻常坚白所能及哉。彼磨可磷、涅可淄者,由坚白不足故也。且龙之言,乃狥时之好,夫子之言,乃体道之权。
先生学夫子之道者,其操志也坚确,律己也清白,未尝枉己狥物,和光同尘,以易所守,譬夫金之不易其坚,玉之不改其白。盖受性于天也,其肯立议论自高,犹龙之夸诞与★或跃然而喜曰:“某素懵乎道。聆子之言,胸中之疑,涣然释矣。”适先生驰书速文,
以释名斋之义,因书此遗之。
注释:①凤阳——朱元璋出生于濠州,因其在凤凰山之南,洪武七年改名凤阳府。博士,孔孟儒家子弟世袭之学官,在国子监或乡学中当教师。②公孙龙《坚白异同》——战国名家公孙龙对“坚白石”这一命题,公孙龙认为“坚”、“白”是脱离“石”独立存在的实体,从而夸大了事物的差异性,而抹杀了其统一性;另一方面,惠施(人名)看到事物间的小异,但以大同来否定差别的客观存在。两者都强调一个方面而否定另一方面,因而流于一种诡辩。③狥名责实——狥同“徇”。按文义该是“循”,按照。因“徇”旧读xún,与“循”同音。不知版本出错还是作者笔误。循名责实,根据名称要求名符其实。④早游庠序——庠(祥xiáng)序,古代地方所设的学校科举年代读书尚且用一个“游”,如今小学生比当年大学生的书还要重。⑤烛理——烛,作动词用,明白。⑥知道——了解孔孟之道。⑦膺——获得;乡荐,中了举人,受到推荐。⑧成均——国立大学,即国子监(音鉴)。⑨矜式——受到尊敬而被作为榜样。⑩夫子所谓磨不磷、涅不缁者——出于《论语·阳货》:“不曰坚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缁。”《集解》:“言至坚者磨而不薄,至白者染之于涅而不黑。”后比喻志节坚定,不可动摇。体道之权——权,变通。古称道之至当不变为经,反经合道为权。所谓道,社会发展的规律,改革开放正是一个最好的例子。体道之权串译为:体现反经合道的变通。
和光同尘——此处指随波逐流,同流合污。
夸诞——夸大,虚妄。与同“欤(余yú),疑问词,相当于“吗”。
速文——请求作文。
(译文)凤阳府博土、羊城的徐先生,将他书房取名为“坚白斋”,有人向我请教说:“徐先生所说的坚白,是不是公孙龙所所著的《坚白异同》的说法呢?”我说;“不是呀,在战国期间,人们标新立异自我标榜,取宠于一时,而不知道圣贤的道理,如公孙龙著的《坚白异同》。想将这理论普及到天下各国,假使君臣上下,循名问责然后能够为官执政的,这些异端学说可以说多不胜数。但他们不明白事物一定的共性或个性,而只是虚设无穷的词语亦只是扰乱视听罢了,真是让人眼花缭乱呀。”
“先生生在圣明时代,早年就读乡学,读书明理,向来称为了解孔孟之道的人,听说一旦获得乡荐,进入大学,两次成为郡的教授,师道尊严,学者都有师表。先生的坚白,那是我夫子所讲的磨而不薄、染而不黑,岂是公孙龙所能比喻的呢。”
向我请教的人说:“夫子的坚白,能够说给我听吗?”我说:“物的最坚固的,有时磨而可薄,物最白的,有时可以染黑。今日磨而不薄、染而不黑的,所以能够达到玄妙之极的地步。虽然金不足以比喻它的坚固,玉不足以比喻它的洁白,岂是平常的坚白所能够比喻的。那磨可以薄、染可以变黑,由于坚白不足的原故呀。而且公孙龙的言论,那是顺从世人之所好,夫子的言论,体现反经合道的变通。”
“先生在实行孔孟之道上,他的操守坚定,律己严格,未曾委屈自己迁就他人,圆滑处世,以改换自己的操守,譬如金不容易改变它的坚固,玉不容易改变它的洁白。那是它出自天然的呀,它肯立议论自我标榜,好如公孙龙的夸大虚妄吗。”这人雀跃而喜说:“我向来懵懂于道义。聆听你的话,胸中的疑惑,涣然冰释了。”适逢先生寄信请求写文章,以解释斋名的含义,因此写此文给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