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曾中宪大夫行在都察院右佥都御史罗公墓志铭
(原文)行在都察院右佥都御史,①同邑罗君亨信奉敕书参赞戎务于甘肃,②闻其考耕隐公讣。③朝廷以边境未宁,夺情视事,④今西边已靖,得请归奉襄事,少师兵部尚书兼华盖殿大学士、西昌杨公,既为墓表,少师工部尚书、兼谨身殿大学士、建安杨公复为墓碑。君以隧石未有刻辞,⑤属予为之。⑥予与君既亲,且旧谊不可辞。
按状,公讳昌,字祖昌,先世南雄人,七世祖某,始迁东莞之英溪,其后,子孙蕃硕,称为名宗。曾大父德秀、大父应辰、父善,俱潜德弗耀。公自少颖悟知学,事亲处兄,笃于孝友。元季,岭海绎骚,⑦奉二亲避兵于循惠,⑧备尝艰虞,而营养不缺。圣朝平定海宇,始归田里,以耕读为业,自号英村耕隐。洪武辛酉,乡里不宁,遭二亲之丧,俱殡浅土,每一念及,哀感不胜,及改葬后,中心始安,兄殁,抚其遗孤犹己子,嫁族之孤女者二,葬族之无后者三,虽不殖货而勤督耕,⑨资用以饶,能推有余以周贫匮。乡邻德之,遇知己相过,喜与谈论,皆孝弟忠信之事,⑩听者忘倦。苟非其人,默而不语。有忿争者诣之,輙喻以理,皆释去,退无后言。
德望既隆,乡邑尊之,有司屡欲举荐,固辞弗就,后以足疾,闲居养素,急于教子,以期显扬,遂遣君邑庠肄业,
果登永乐甲申进士第,释褐为工科给事中,
后升吏科右给事中,未几坐累谪交陆,
公闻之曰:“罪非贪墨,虽谪奚愧。”君后被荐拜山西道监察御史,以书勉其守宪度、效忠勤,以图报称,毋以亲老为虑,闻者伟之。宣德庚戌(1430)以君贵封如其官,及君以参赞戎务,茂著劳绩,上赐诰褒赠公中宪大夫、行在都察院右佥都御史,乡邦以为荣。配黄氏,有淑德,初赠孺人,今赠恭人,二子:长即君,次胜珍,早逝,女一,梁彦义其婿也,孙男三:长泰,次宾、次敬,孙女六,皆适名族。公生于元至正甲午(1354)年二月初五,卒于今正统二年(1437)六月十九,寿八十有四,葬麻地岭祖茔之左。
呜呼,公握瑜怀瑾,
虽不及致用,能教子成名,荣受封赠,可无憾矣。是宜铭,铭曰:
猗维中宪士之良兮,孝友之行著于乡兮。
严训谆谆皆义方兮,子为宪臣勋名彰兮。
推恩封赠沐宠光兮,新阡峨峨固所藏兮。
贞石刻辞百世不忘兮。
注释:①行在都察院——行在,帝王离京的住处称行在,本文指南京。明朝的政治体制有别于各朝代。由于明成祖朱棣叔夺侄权,内心不安,虽然自永乐十九年迁都北京,他不敢废除南京由其父朱元璋设立的官僚机构。因此南北两京两套人马并存。都察院:官署名,洪武十三年改御史台为都察院,专负责监察弹劾百官及参与审理重大案件。以都御史为长官,其次有副都御史、佥都御史、监察御史等,由帝王领导。②罗亨信——详599篇注①。③其考——他已故的父亲。④夺情——古代官员遇父母去世,须回乡守孝27个月,但遇国家须要则舍孝尽忠职守,叫夺情。⑤隧石——原义指通向地下坟墓的地道上的石碑。此处泛指碑石。⑥属——同“嘱”,吩咐。⑦岭海——广东的代词。绎骚,驿道上误传引起的骚乱。⑧循惠——循州与惠州,都在粤东。⑨殖货——指经商。⑩孝弟——同孝悌(替tì粤音弟)对父母好为孝;对兄长好为为悌。有司——有关部门。
邑——县城中的学校。(
释褐(喝hè)——除下布衣,表示进入官场。给事中,详107篇注①。
坐累——受别人牵连遭到处罚。交阯,今属越南。
呜呼——感叹声。
握瑜怀瑾——比喻人德才兼美。
猗(衣yī)——赞美词;维,语助词,无义。中宪,朝中法官。
严训——父亲的教导;谆谆(zhūn粤音津),恳切,不厌倦地。
(译文)南京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同县的罗亨信奉敕书参赞军务于甘肃,听闻他的父亲耕隐公死讯。朝廷因边境未稳,要他夺情理事,如今西边已经宁静,得以请求归来办丧事,少师兵部尚书兼华盖殿大学士、西昌杨公,已写了墓表,少师工部尚书、兼谨身殿大学士、建安杨公又为他作了墓碑。罗公以墓道石未有刻词,嘱咐我写墓志铭,我与罗君早是亲戚又有旧日的交情义不容辞。
按履历,罗公名叫昌,字祖昌,祖先是南雄人,七世祖某,开始迁往东莞的英溪,其后,子孙蕃盛,称为著名的宗族,曾祖父德秀、祖父应辰、父善,都行善而未进入官场。罗公自少聪明领悟能力强知道学习,孝敬亲人、兄弟相处情深。元朝晚年,广东动荡,奉两个亲人避战乱于通往循州惠阳的路上,备尝艰苦,而二亲的营养不会短缺。圣朝平定海内,才回归乡间田地里,以耕读为职业,自号英村耕隐。洪武辛酉(1381)年,社会动荡,碰上两亲人逝世,都埋在浅土里,每一念及,哀伤不已。到改葬之后,心中才安定下来。兄死,抚育他的遗孤有如自己儿女,嫁出族中的孤女两个,埋葬族中无后代的人三个,虽然不做买卖而勤于督促耕种,日常使用手头松,有余钱周济贫困。乡间邻里都认为他道德高尚。遇见知己来访,喜欢与人谈论,都是一些孝悌忠信的事,听说的人忘记了疲倦。若话不投机,就沉默不语。有忿恨争执的来见他,都晓喻以理,都释忿而去,过后没有抱怨。
耕隐公声望既高,乡县的人尊重他,有关部门几次想举荐他,坚决推辞不去,后来因为脚有疾病,闲居养性。着紧于教育儿子,希望他显耀飞扬,于是要罗君到县学校学习,果然登上永乐甲申(1404)年进士第,结束布衣生活为工科给事中,后来升为吏科右给事中。不久受到连累贬谪到交阯,罗公听说之后说:“犯罪并非贪污,虽被贬谪何须羞愧。”罗君后来被推荐任山西道监察御史,就寄书勉励他遵守国法、以忠诚敬业,来报答答皇恩,不要因双亲年老牵挂,听闻的人认为他伟大。宣德庚戌(1430)年以罗君显贵加封罗公如同罗君的官衔,到罗君参赞军务,立了大功,皇上赏赐诰命褒赠罗公为中宪大夫、行在都察院右佥都御史,乡邦的人都以为是荣耀。原配黄氏,有贤淑的德行,初赠为孺人,如今赠为恭人,两个儿子:长即罗亨信君,次罗胜珍,早年逝世。女一人,梁彦义就是女婿。孙男三人:长孙泰,次孙宾、次孙敬,孙女六个,都嫁给著名的宗族,罗公生于元至正甲午(1354)年二月初五,卒于现在正统二年(1437)六月十九,寿龄八十四岁,葬在麻地岭祖坟的旁边。
唉,罗公有纯洁高尚的品德,虽然不能够进入官场,但能够教子成名,光荣地受到封赠,可以没有遗憾了。是适宜铭记,铭说:
朝中御史正贤臣,驰名孝义四乡闻。
为父教儿行正道,儿正朝纲显列亲。
推恩封赠多荣宠,新竖丰碑耀祖坟。
百世功名碑上见,留芳天地永随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