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妇鲍氏传

1390 节妇鲍氏传

(原文)节妇鲍氏讳淑英,安陆京山人,幼承姆教,素闲闺仪,尤精女红之事,为父母钟爱,择所归得同邑周君寿。周儒家子,琴瑟谐和,相敬如宾,事舅姑孝谨,处妯娌和顺,驭侍媵慈而有恩。后君寿举为远安令,政尚廉洁,节妇在任所,甘于淡泊,未尝以荣贵自矜,尤善内助,邑人咸称其贤。

未几遭元鼎之沸,群盗蜂起,君寿以疾卒于官。二子尚文尚忠犹幼稚,节妇号恸几绝者数四,遂具棺槨葬于远安。时方扰攘,茕茕无依,携二子往弟从吉家,年甫三十。备尝艰苦,人莫不怜之。或讽其适人,img节妇泣曰:“吾不即死从夫于地下者,以二子尚幼也,使吾他适,img则伤义害仁,曾鸟兽不若,img岂不辱先与吾夫乎?”或者惭而去,后竟无一人敢言者。

及圣朝平定海宇,流移者渐归,从吉亦以文学辟典教应城。img节妇携二子还故居,耕蚕织絍,img力干产业,节用岁入,以裕其家。二子稍长,俾从名师游,俱克树立。今孙曾济济,img兰玉满前,img韶无为州同知、赣郢府仪宾,img馀皆知学好礼,克世其家云。

论曰:img爱自古昔有妇教焉,img兹教既微,img人不兴行,致有夫死未久,遂食他姓者何限。其或秉节执义,而足厚民俗,裨王治者,盖千万中一二人也。节妇鲍氏,身遭乱离,夫死子幼,能守志不辱,竟全其贞,以成其子,使周氏之嗣,不绝如线。致诸孙祗荷宠荣,光大其家者,咸谓节妇庆泽攸致,詎不信欤。img

注释:①安陆——湖北府名,辖县有钟祥、京山、天门、潜江。②姆教——古代未出嫁女子受女师关于封建礼教教育。③素闲——同“素娴”,一向熟习;闺仪,居家的礼教。④女红——针线活。⑤琴瑟谐和——琴瑟同时弹奏,其音和谐,比喻夫妇感情好。⑥事舅姑——侍候家公家婆。孝谨,孝顺周到。⑦驭侍媵(应yìng)——掌控小老婆。⑧远安——湖北县名,令,知县,县令。⑨元鼎之沸——元朝末年政权的动乱。⑩茕茕(琼qióng)——孤立无援貌。(img讽——婉转地规劝。适人,嫁人。(img吏吾——假使我;他适,嫁向别家img曾——乃,就是;鸟兽不若,禽兽不如。img辟(毕bì粤音劈)——君主征召授官典教,当教官;应城,湖北县名。img织絍(任rèn)——纺织。img孙曾——孙子、曾孙,济济,人齐的样子。img兰玉——比喻资质优秀,上文“济济”仅指人多,此处补充说都不是等闲之辈,才是理想的大家庭。(img韶——荫。上代为官,朝廷转封后人为官叫“荫”。因为节妇鲍氏丈夫周君寿在元朝为远安县令,所以明朝“荫”他的儿子为官。无为州,在安徽;同知,州官的副手。img赣郢府——江西郢府仪宾,郡王女婿。img论—文体之一种。它归纳众人意见,进而指出其精神实质。img爰(援yuán)——放在句首,语助词,无义。妇教,即姆教。古代有女师对未嫁女子教授封建礼教的教育。称为姆教img既微——已式微,已衰落。img讵(巨jù)岂,怎。

(译文)节妇鲍氏淑英,湖北安陆州京山县人,少时候接受女师教育,向来娴熟闺阁礼仪,特别会做针线活,被父母钟爱,择夫家得同县的周君寿。周属书香门第,夫妻和谐,相敬如宾,服侍家公家婆孝敬谨慎,处理妯娌关系和顺,驾驭妾侍慈善有恩。后来君寿被推荐为湖北远安县令,执政廉洁,节妇在任所,甘于淡泊,未尝以荣贵自夸,尤其善于内助,县里的人都称赞她贤惠。

不久遭遇元朝末年的动乱,群盗蜂起,周君寿因病死于官任上,两个儿子尚文尚忠还幼稚,节妇悲恸欲绝死去活来数次,于是准备棺槨葬于远安。当时社会动荡,孤立无援,携带二子前往弟弟从吉家,那年刚好三十岁。备尝艰苦,人们没有不怜惜她。或劝说她重新嫁人,节妇哭泣说:“我不立即死去跟从丈夫于地下的原因,因为两个儿子尚且年幼呀,假使另嫁他人,那就伤义害仁,就是鸟兽都不如,岂不是有辱祖先和丈夫吗?”劝说的人惭愧而去,后来竟无一个人敢说这事。到圣朝平定天下,离乡背井的人逐渐归来,鲍从吉亦以文学出任应城的儒学学官。节妇携带二子回故乡,耕种养蚕纺织,努力发展产业,增产节约,使家业兴旺。两个儿子稍稍长大,让他们跟从名师学习,都能够独当一面。如今孙子曾孙济济一堂,人才满眼,朝廷因其父为官封荫其子为无为州同知、另一子为江西郢府的郡王女婿,其余家人都好学知礼,能够世代传承家声。

这篇“论”说:自从古时候有妇教,这教既已衰落,社会上就不流行,以致于有丈夫死去不久,就改嫁他姓的人无数计。间中守节仗义,而足以淳厚民风,有益于王道治理的人,那是千万中一二人呀。节妇鲍氏,身遭离乱,夫死子幼,能够守志不受辱,竟然保全她的贞洁,使周氏的继承人,延续不断。致使诸孙敬受皇恩,光大他的家声,都说是节妇的庆泽所致,岂能不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