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处士蔡公墓表
(原文)吾邑故家大姓非一,而宗支蕃硕,克振家声,有若靖康之蔡者鲜焉。蔡氏八世孙曰敬,字克恭者,以二世祖处士公墓在本乡大井凤山之原,岁久弗治,率族人修之。既毕工,具世系行实来请曰:①“《礼》云先祖有善而不知,是忘其祖也。敬等惟前人之休光是赖,②敢忘之乎。虽薄祐不足以绳祖武,③敢谓不知乎。是用具实以图不朽焉。”予家与蔡笃姻连之好者非一世,④义不可辞。
按状:公讳颀,先世南雄保昌人,至讳安者,始徙靖康,生公兄弟二人:长即公;次颢。公资重厚、性和易,博学多闻,为时德人,复能营产业遗其后,子孙承之,力于封殖,⑤为邑茂族者,实公厚德有以致之也。配安人戴氏,闲习姆训,⑥淑德夙成,⑦相家无违礼,姻里称之,三子:起莘、起岩、起南,夙承庭训,⑧皆敦尚儒雅。公生宋嘉定辛巳正月十六,⑨终景定辛未七月初五,⑩得年五十有一,安人生嘉定癸未三月二十五,终德祐甲申六月十八,
寿六十有三,
与公合竁。
於戏,《礼》不忘其本,君子之谓仁,以其心之厚也,人本乎祖,非其心之厚,其孰能推本而不忘耶。余既多公之德,又嘉克恭等之能不忘其本,故摭其概,俾揭而表诸墓,以为万子孙劝云。
注释:①世系——一代一代的有序排列;行实,履历。②前人之休光——祖宗的美德的表现。③薄祐——版本有误,当是“簿祜”(户hù),薄福。绳祖武,继承祖宗的事业。《诗经·大雅·下武》:“昭兹来许,承其祖武。”(昭兹来许,明告这些后人。承其祖武,踏着祖宗的足印前进。)④姻连——姻亲。⑤力于封殖——努力培植。⑥姆训——古代未嫁少女在家受女师关于封建道德的教育。⑦淑德——善良品行,夙成,早年已形成。⑧庭训——父亲的教诲。⑨嘉定辛巳——嘉定宋宁宗年号;辛巳,嘉定十四年(1221)。⑩景定辛未——景定,南宋理宗年号;辛未,景定(1260-1264),无“辛未”按蔡公生于1221年,享年51岁推算,应是1271年,查1271年是宋度宗咸淳七年。由此证明“景定”辛未实为“咸淳”辛未之讹。嘉定癸未——嘉定十六(1223)。
德祐甲辛:德祐,宋恭宗年号(1275-1276),无甲辛。按安人享年63岁推算,应是1285年。查1285年之前一年为“甲辛”,即元朝至元二十一年。由此证明德祐甲辛为“至元甲辛”之讹。
“寿六十有三”——应是“寿六十有二”。
合竁(脆cuì)——合葬。
於戏——於同“鸣”,戏同“呼”,鸣呼,感叹声。
(译文)我县大家族不少,而宗族盛大,能够振兴家族声誉的,有如靖康的蔡氏家族的就少了。蔡氏八世孙名叫敬,字克恭,以二世祖处士公的坟墓在本乡的大井凤山的高地,因为许多年没有维修,他率领族人修整它。已完工,精心准备了世系表和他的履历前来请求说:“《礼经》说祖先有善而不知,是忘记祖先。敬等人知道前人盛美的光华是儿孙的幸福源泉,岂敢忘记啊。虽然福薄不足以继承先人的事业,怎敢说不知道呀,于是准备事实情况请你作序,以希望他不朽。”我家与蔡家信守于姻亲之好并非一代,义不可辞。
按照履历:公名叫蔡颀,祖先是南雄保昌人,到名叫蔡安的人,开始迁到靖康,生下蔡公兄弟二人:长子即是蔡公;次子蔡颢。蔡公生性稳重厚道,和蔼可亲,博学多见闻,当代善人,又能够经营产业遗留给后人,子孙继承努力壮大,成了县里的大族,实在是有蔡公深厚的德行所致的呀。原配安人戴氏,熟习女师的教训,早养老善良美德,治家合礼制,姻亲与乡里称赞她,三个儿子:起莘、起岩、起南,向来承受父亲的教训,都热衷博学高雅。蔡公生于宋嘉定辛巳(1221)年正月十六日,死于景定(应是咸淳)辛未(1271)年七月初五,得年五十有一,安人生于嘉定癸未(1223)年三月二十五,死于德祐(应是元朝至元)甲申(1284)年六月十八,寿龄六十二岁,与蔡公合葬。
唉,《礼经》说不忘他的根本,这是君子所说的,博爱是因他心地厚道呀,人根本来自祖先,若非他心存厚道,他怎能寻究根源而不忘记啊,我一方面赞扬蔡公的道德,又嘉奖克恭等人,他们不忘根本,所以摘取他的大概,让展示在墓碑上,以为万世子孙的劝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