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群英墨妙》后
(原文)国子学录弋阳李先生文奎,①性嗜高古,寓意于画,凡今时画之善者,若山水、竹石、花果、禽鱼、走兽之类,旁求得之,积而成卷,缙绅君子多品题之。②翰林侍读学士西昌王先生行俭,③已详序之矣,复征言于予。
予闻画始于史皇、封膜,④自后作者盛,观梁武历代画评,⑤宋米芾续评可见。⑥然画有三品,一曰神品,次曰妙品,又次曰能品,惟精于赏鉴者始知之。苟徒好而蓄之,⑦不能鉴识可否,听声而已,虽多奚益。
先生好古博雅,所蓄名画最多,终日披玩弗置,⑧复能赏识,以适其意,视萧、米不多让。⑨昔苏文忠曰:⑩君子可以寓意于物。虽微物足以为乐,矧画之足尚欤 ,是宜先生乐此以自适焉。
注释:①国子学录——官名,宋代国子监设正录一人,职事学录五人,共掌学规,明朝沿袭宋制。弋阳,今作“益阳”,湖南县名。②缙绅——详685篇注③之“搢绅”。③翰林侍读学士——翰林院,官署名。在内廷起草诏书、侍读、侍讲,在外廷编修国史,均由翰林学士充任。西昌,四川县名。④史皇——即苍颉,相传他是文字的发明人,最早作画人。封膜,周时人。善画,见穆天子传。按画史会要载:考穆天子传云:封膜画于河水之阳,以为殷人主。⑤梁武——即梁武帝(萧衍,464-549),南齐时官雍州剌史,镇守襄阳。兄萧懿为豫州剌史,为齐王所杀。衍起兵入建康,废齐王。奉南康王萧宝融为帝,自为大司马,专朝政。次年废杀宝融,自称帝,建号梁。太清二年正月,接纳东魏叛将侯景,八月景又叛梁,次年攻陷台城。衍幽禁而死。子萧纲立,追尊为梁武帝。衍长于文学、乐律、书法、作画。⑥米芾——精于鉴别古书画,徽宗时被召为“书画学博士”,这个职务他担任了很久。宋代宫中藏品他多得预观,“便殿赐对询移晷”,连皇上也每每不耻下问,向其请益。米芾凡遇古器物书画,即极力求取,家藏古物法书碑帖至富,是北宋首屈一指的私人收藏家。他在《画史》中沾沾自喜说:“余家最上品书画,用姓名字印、审定真迹字印、神品字印、平生真赏印、米芾秘箧印、宝晋斋印、米姓翰墨印、鉴定法书之印、米姓秘玩之印。玉印六枚:辛卯米芾、米芾之印、米芾氏印、米芾印、米芾元章印、米芾氏,以上六枚白字,有此印者皆绝品。玉印唯著于书帖,其他用米姓清玩之印者,皆次品也。无下品者。其他字印有百枚,虽参用于上品印也。自画古贤唯用玉印。”⑦苟——假如;徒好,只是爱好。⑧披玩弗置——打开书画欣赏而不肯放手。⑨视萧、米不多让——比起梁武帝和米芾差不了多少。⑩苏文忠——既苏东坡,他死后谥号(死后封号)文忠。苏东坡见241篇注①(苏轼)。 矧(审shěn粤音诊)——况且。欤(余yú)表示感叹。
(译文)国子监学录湖南益阳县的李文奎先生,喜欢清高古雅的意境,寄情于画,凡今时画得好的画,如山水、竹石、花果、禽鱼、走兽之类,都搜寻得到它们,汇集成卷,缙绅君子们多有品题的。翰林侍读学士西昌县的王行俭先生,已经详细作过序言了,又征求我作跋。
我知道画开始于苍颉和封膜,自此以后作画的人大量涌现,看梁武帝以来历代画评,宋代米芾续评可以见到。但画有三品,一是神品,次是妙品,又次是能品,只有精于鉴赏的人才知道它的好处。如果只是爱好而收藏它们,不能鉴识好与坏,听名声而已,虽多有何好处?
先生好古博雅,所蓄名画最多,终日披玩不已,又知道画的高低品位,并以此为乐,看来与梁武帝萧衍和米南宫不遑多让。昔日苏文忠(苏轼)说:君子可以寓意于物。虽是微物足以为乐,况且画是弥足珍贵的呢,是适宜先生乐此不疲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