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议大夫广州府同知陈君墓表
(原文)句容陈珪间拜予,①泣而请曰:“先子不幸卒于官,亦既归葬,广东使垣参议文江李公薶铭已藏诸幽,②而墓道之石未有刻辞,惟矜而与之,则存殁知感也。”
按状,君讳逊,字克让,姓陈氏,先世汴人,在宋有为句容主簿者,子孙因占籍焉。君自幼颖悟,及肄业邑庠,博览经史,声迈同列。
永乐辛卯,③以伏生书中京闱选,④寻入太学,为司业吴公溥器重,⑤初授雷州府同知,⑥克推所学为治,卓有能誉。尝奏免逋租,⑦及减鼓铸铜钱,⑧民德之。居无何,以代去,⑨民思之不忘,后改抚州府。⑩抚人好讼,君烛其奸欺者,绳之以法,讼为少息。而学校士子蒙激励,登科第者倍于他郡。后以外艰去,既服阕,
改广州府,实宣德戊申也。
广为岭南会府,临以阃、藩、宪三司,庶务轇轕,
素号难治,君以治雷、抚有效者施之,而民从化恐后。暇则延文士讲论古今,求敦俗厚民之道,以裨于政。先是,庠序行乡饮,
礼文未备,遂考古酌今,秩然可观,至今行之。又里俗惑地理之说,至停榇,逾年不葬,乃谕以礼法,人莫敢有违。兴学校、劝农桑、均赋役、伸冤滞,祷雨而甘澍应,
禳灾而疫疠消,
不惟有惠于民,而有以感乎神,视古循良,
可谓无愧。
由是,上官嘉其能,下民颂其德,行当通考,献绩于朝,都邑父老千数,列其治状,诣藩宪保留,事将闻于上,君构疾而卒。三司元僚,
以及缙绅士庶,
莫不惋悼,至有哭之尽哀者,则其德惠及人可知。
君在位久,念母夫人年登九秩,以道远不遑将,佐政之暇,辄东向涕泣,其孝有足称者。娶徐氏有贤行,丈夫子三:长曰珪,即速文者;次曰璧;曰瓒,皆先逝,女二人,孙男三人。君生于洪武辛酉十二月十八日,终于正统元年四月初五日,
享年五十有八,葬邑之某山之原。
予郡人也,素闻君佐政有方,舆人称颂,大参李公之铭可征,
予因摭其尤著者表诸墓,
以慰孝子慈孙之思云。
注释:①句容——江苏县名,因境有句容山而名。句容指山势弯曲如句字,句容山又叫茅山或三茅山,因有茅氏三兄弟于此修道而名。间拜予,最近拜访我。②使垣——省府。参议,布政使的副手。薶,同埋。③永乐辛卯——永乐九年(1411)。④伏生书——即《尚书》,伏生曾任秦朝的博士,治《尚书》。秦始皇“焚书”,伏生壁藏其书,其后战乱纷起,伏生流亡在外。汉朝建立后,伏生归而求其壁藏之书,已散失数十篇,独得二十九篇。⑤司业——国子监中主管音乐的官,兼教国子。⑥雷州——广东府名,府治在今海康县。同知,州官副手。⑦逋(bū粤音煲)——逃。逋租,无力缴租的贫民远走他乡。⑧鼓铸铜——用劣质铜铁铸造的货币。⑨以代去——在其职位的官回恢原职,自己则交班离去。⑩抚州——在江西。外艰——父死的代词。
服阕(确què粤音缺)——守孝27个月期满,可以除下孝服。
宣德戊申——宣德三年(1428)。阃(捆kǔn)——都指挥使司的简称,掌军权;藩,布政使司的简称,掌政权;宪,按察使司的简称,掌法制。合称三司,其长官为地方行省的三巨头。临以三司,即由地方行省中的三司长官联合执掌。
轇(胶jiāo)(葛 gé)——错综复杂。(
庠(详xiáng)序——学校。乡饮,详791篇注⑦。
甘澍(树shù)——及时雨。
禳(壤rǎng粤音阳)灾——祭名,去除灾害。
循良——遵纪守法。
通考——连任九年,任期满上京接受政绩审核。
三司元僚——三司见本篇注
。元僚,最高长官。
缙绅——详685篇注③。㉓洪武辛酉——洪武十四年(1381)。正统元年——1436年。
舆人——众人,百姓。
大参——参议义(官名)的美称。是布政使的副手。
摭(直zhí粤音脊,莞音这)——选取。
(译文)江苏句容县的陈珪最近拜见我,哭而请求说:“亡父不幸死于官职上,亦已归乡安葬,广东布政使参议文江县的李公所写的埋铭已藏入墓中,而墓道的石碑未有刻辞,希望大人同情而给写一篇,这样生死的人知道感激啊。”
按照履历,陈君名叫逊,字克让,祖先是汴梁人,在宋朝有作句容县主簿的人,子孙因此落籍在那里。陈君自少聪明理解力强,后来入读县学校,博览经史,声誉超过同辈。永乐辛卯(1411)年,以《尚书》礼部会试入选,不久进入太学,被司业吴溥赏识,初时授予雷州府同知,能够将所学的知识作为治理方法,很有声誉,曾上奏免除逃租,以及减少鼓铸铜钱的数量,民众感激他的恩德,在官位不久以换届而去,民众对他念念不忘,后来改任抚州府。抚州人好诉讼,陈君洞察其中的奸诈欺骗的人,将他们绳之以法,诉讼为之减少平息,而学校的士子受激励,登上科第的人数倍于其他的郡县。后来以父丧去职,丧期满后,改为广州府同知,实是宣德戊申(1428)年呀。
广州是岭南的省会,设有都指挥使司、布政使司、按察使司三个机构,各种事务纵横交错,向来号称难以治理,陈君以雷州抚州有效的方法施政,而民众服从政令惟恐落后。闲暇就请文士讲论今古,征求美化风俗改善民生的办法,以有益于执行政治。早前学校举行乡饮仪式未有一整套规制,于是考古论今,秩序井然可观,至今都实行他的方法。又有乡里风俗迷惑于地理先生的邪说,使到停尸棺内,丧事过了一年不埋葬,于是晓谕以礼法,人们不敢有违抗。兴办学校、奖励农耕,合理摊派税收和劳役、处理冤案,求雨而及时雨到,做法事祛灾而瘟疫消,不仅造福于民,而感动于神灵,比起古时候奉公守法的官吏,可以说是无愧。
所以,上官嘉许他的才能,下面百姓称扬他的恩惠,即将任期满,上京接受政绩考核都市的父老几千人,列举他治理的政绩,到省府呈上请求保留他,将要奏闻皇上,陈君忽然得病而死,三司元首僚属,以及缙绅民众,无不惋惜哀悼,而甚至有哭泣他而竭尽哀思的,这样他的恩德惠及他人就由此可知。
陈君在位日久,思念母夫人年近九十岁,因路远来不及赡养,辅助政务的闲暇,都向东流泪哭泣,他的孝心有足以称赞的地方。娶妻徐氏有贤淑的行为,长大成人的儿子三个:长子叫陈珪,即来请求铭文的人;次子叫陈璧;之后叫陈瓒,都先死,女二人,男孙三人。陈君生于洪武辛酉(1381)年十二月十八日,死于正统元年(1436)四月初五日,享年五十八岁(译者注:实际是五十六岁),葬在县里某山的高地上。
我是同郡的人呀,向来听说陈君辅助省府施政有方法。众人称赞,大参议李公的铭文就是证据,我因此选取他尤其突出的事公开在墓碑,以安慰孝子慈孙的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