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涌源王氏族谱》序
(原文)五季俶扰,①有王氏讳庆丁者,自韶之曲江避地东莞海南栅象山下以居。②山在海中,山下有涌泉,因名所居处曰涌泉坊。庆丁生诜,诜生曲江令漳,漳生建昌,建昌生守琼,守琼生钦。钦三子:知矩、知立、知在。知在以行义闻,③宋淳熙间举八行科。④知立无嗣,知矩生南雄路教授崇辉,崇辉生丰城尉达道。今子孙日益蕃衍,聚居象山,不杂他姓,故人称之为涌源王氏云。庆丁十八世孙契俊、道玉等,以重修谱牒,谒言识其攸始。⑤
予惟古有小吏之官,以奠世系,⑥外而著其亲疏之别,内而叙其敦睦之行,先王尊祖敬宗之教,于是行矣。后世宗法不立,⑦亲尽服除,⑧故有喜不同庆,忧不同吊,漠然相视犹途人者。噫,此谱牒之作不可后也。
王氏曲江以前世次,固不可得而详,自居涌源,廿有一世,历五百余年,而派系明白可据。吾邑故家大族未之或先,⑨岂非先世积累之厚攸致乎。自五季兵燹之余,⑩故家巨族失其谱牒者多矣。而斯谱承传次第明审可据,非有贤子孙维持之,安能致此哉。继自今以后遵图而增续之,以承契俊等之志,以昌大王氏之裔,尚有望于嗣人云。
注释:①五季——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代。俶(畜xú),俶扰,原指开始骚乱,后泛指骚乱。②韶——指韶州,在粤北。曲江,广东县名,在粤北。避地,为避灾祸而移居他处。③行(杏xìng)义——行指自身修养;义指社会公益。④八行科——宋贡举科目之一。徽宗大观元年(1107)始置。凡士人具有孝、悌、睦、任、恤、忠、和等“八行”,即奏贡入太学,免试补为上舍,经审核属实,从优授官,不能全备者为州学三舍生。⑤谒言——请求写序。识,读音同“志”,记录。⑥以奠世系——来确定一代代的关系。奠,定。⑦宗法——见1126篇注①。⑧亲尽服除——亲人的丧期穿孝服期满,将丧服除下。⑨未之或先——未见有超过他的。⑩兵燹(冼xiǎn)——战火,此处指战乱。昌大——光大。
(译文)唐朝以后的五代动乱,有个叫王庆丁的人,自韶关的曲江逃避战火,到东莞县虎门海南栅的象山下面居住。山在海中,山下有个涌泉,因此命名所居住的地方叫做涌源坊。王庆丁生王诜,王诜生曲江县令王漳,王漳生王建昌,王建昌生王守琼,王守琼生王钦。王钦生三个儿子:王知矩、王知立、王知在。王知在以个人修养和热心公益闻名,宋朝淳熙年间(1174年-1189年)中八行科进士。王知立没有儿子,王知矩生南雄路教授王崇辉,王崇辉生丰城县尉王达道。如今子孙日益发展,聚居象山,不杂其他的姓氏,故此人们称这个家族叫做涌源王氏。王庆丁十八世孙王契俊、王道玉等人,以重修族谱的名义,拜谒我的时候说要记述他这族人的历史。
我知道古时候有小官吏,用制定世系的图表,在形式上注明族人的亲疏的分别,而实质上讲融洽相处的种种佳话,先王尊祖敬宗的教化,于是就流行呀。后来宗法制度崩溃,亲人去世,孝服一除就断绝往来,所以有喜事不一起庆贺,有忧患不一起承担,漠然相见好如陌路人。唉,这是族谱编写不可以等候呀。
王氏在曲江以前的世系相承,固然无法详细了解,自从居住在涌源,已有二十一代,经历五百多年,而派系明白有据。我县的旧家大族未见超得过它的,难道这不是祖先积累恩德深厚所致吗。自五代战火之后,旧家大族失去他们族谱的人很多呀。而这本族谱的承传排列次序明白可辨,如果不是有贤德的子孙维护它,又怎能做到这个程度啊。自今以后继续按图表而增补它,以继承王契俊等人的志向,来光大王氏这一族群,还寄望于后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