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平乐徐教授论作文书①

1371 答平乐徐教授论作文书

(原文)琏再拜,书复郡博徐先生阁下,辱书以世之论文者有二,曰载道,曰纪事。载道则本诸《六经》,纪事则宗乎迁、固,反复数百言,诚为确论,固不待予之喋喋矣。虽然可,终无一言以塞先生之问乎。

文者,载道之器也,道与文不相离,妙而不可见之,谓道;形而可见之,谓文。文假道而传,道假文而明,文与道非二也,岂可差殊观哉。然而《六经》之文,非圣人不能作,世有作者,舍圣人则无以为学,其为文也,苟载乎道,虽未至于《六经》之文,其必不谬于圣人者,若汉董子之三策、唐韩子之原道、宋周子之太极图说、张子之西铭,程子之《易、春秋》序,欧阳子之本论,其立言措辞,皆本于经,等而上之,亦奚愧圣人之文乎。

后世业为文者,刓精竭虑,耗费简札,孰不欲蘄胜于人,img然多赍志而没,img寂然无闻,其能登文章之录者,才数十人耳,其文章虽工而不载道耶。大抵文以载道,文虽工而不载道,宜其不传也。

予早嗜学,颇有志古文辞,然而赋性庸愚,img未得其要,因先生之问,遂以平昔所闻者,略陈其概,未审先生以为如何,便风尚冀有以教我。img不悉。

注释:①平乐——广西县名,属苍梧郡,因县南有平乐溪而得名。教授,以经术行义教导学生,并掌课试的官员。论作文书,谈论如何写文章的一封信。②辱书——谦词,论地位,陈琏在广西省府所在地桂林当教谕,比在苍梧郡当乡教授的徐先生要高。辱书意译为不耻下问。③载道——文章好比一只船,船中装着经典,这只船的价值就非比寻常。载道,就是装着经典的船。《六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乐经》。④宗乎迁、固——宗,作动词解为效法。乎,于。迁,指司马迁,《史记》的作者。固,指班固,汉朝人,父写汉书未完逝世,他继承父志,历二十多年,终编成汉书。⑤喋喋——说话不止的样子。⑥董子之三策——董仲舒就天道、人世、治乱等三个方面的问题,进行了三次策问,董仲舒一一从容作答,史称“天人三策”。“天人三策”主要是说,君主受命于天,就要奉行天道。天道,就是使国家走向大治的途径。而儒家的仁义礼乐,是推行天道的具体方法。国家的治乱关键在于国君。国君首要的是用人。用人得当,方法正确,国家就会大治。反之,国家就会大乱。他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⑦韩子之原道——《淮南子》首列《原道训》,高诱注:“原,本也。本道根真,包裹天地,以历万物,故曰原道。《易·系辞上》:“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知同智)。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周子之《太极图说》,周敦颐《太极图》实为周敦实(后为避英宗讳改名曰敦颐)《太极图易说》中的一幅易图。⑧张子之《西铭》——原名《订顽》,为《正蒙·乾称篇》中的一部分,张载曾将其录于学堂双牖的右侧,题为《订顽》,后程颐将《订顽》改称为《西铭》。程子——程颐先生说,(奉行周礼)丝毫也不偏差,就叫“中”;坚定不移(地奉行周礼),叫做“庸”。“中”是大家应当遵循的正确道路,“庸”是大家都应认定的道理。⑨欧阳子之《本论》——35岁的建议官(谏官)欧阳修,血气方刚,敏锐独到,职责所在,给当时的皇帝宋仁宗写了一篇奏折《本论》,支持范仲淹搞政治改革,消除内忧外患。《本论》中陈述了五件大事:足财、驭兵、立制、任人、尚名。⑩刓(九wán)——削。 刓精竭虑,意译为挖空心思。img孰——谁。蕲(其qí),通“祈”,期求。img赍(机jī粤音剂)志而没——怀抱着心愿而死,即抱恨而死。img赋性——天性,资质。庸愚,蠢钝。img便风——方便的时候。

(译文)陈琏再拜,回信给郡博士徐先生阁下,承蒙您不耻下问谈及世上论文,有两种,一种称作载道的,另一种叫做纪事的。载道就根据《六经》,纪事就效法于司马迁、班固。先生来信反复数百言,实在是正确的理论,固然不须我喋喋不休的了。虽然是这样,但终无一语以回复先生行吗?

文章是载道的工具呀,道与文不相分离,妙而不可见的,叫做道,形而可见的,叫做文章。文章假借道而流传,道假借文章而被人理解,文章与道理并非两样呀,岂可以视作不同呢。但是《六经》的文章,非圣人不能创作。世间有作者,舍弃圣人就无可效法,他所作的文章呀,如果讲述的是孔孟之道,虽不曾达到《六经》文章的精妙,它必然没有错误地理解圣人的地方,如汉朝董仲舒的《三策》、唐朝韩愈的《原道》、宋朝周敦颐的《太极图说》、张载的《西铭》、程颐的《易春秋序》、欧阳修的《本论》,它们立言措词,都来源于《六经》,由此再往上,亦无愧于圣人的文章啊。

后世以文章为业的人,挖空心思,耗费篇章,谁不想希望胜过他人,但多数不得志而死去,寂然无闻,其中能够成名成家的人,才只有数十人罢了,他们的文章虽然工整而不宣扬孔孟之道啊。基本上文章是用来宣扬孔孟之道的,文章虽然工整而不宣扬孔孟之道,所以它们就不流传呀。

我早年嗜好学习,颇有志于古文辞,但是资质平凡,未领会其中精神实质,因先生的提问,于是以平日所听闻,略为陈述一个大概,未知先生以为如何,方便的时候还希望赐教。言不尽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