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氏族谱》序
(原文)卫姬姓,①周文王第九子康叔之后,所封国居河淇间,传世四十余,至卫君用之,②为秦所并。子孙以国为氏,汉丞相建陵侯绾亦其后。③
东莞茶园卫氏,先世大名人,④曰宁远府君,四子:长早世、次弘,仕宋为福州司户;⑤建炎中,昆季同入广,讳达者居番禺之沥滘,讳衍者与司户同居茶园。初,卫居河淇去大名甚迩,焉知府君之族,非卫君之裔耶?第世远谱逸,⑥罔得而稽也。卫氏十世孙守正重修族谱,则始于府君,迨今已十有三世,⑦其登名仕版,⑧养高丘樊者,⑨代有其人;而笃于为善、敦守礼义者,乃其家法也。
於戏,⑩基不积则不能成千仞之台,水不积则不能成河海之大,德不积则不能致子孙之盛。卫氏系出康叔,自府君以来,世有显德,宜其胤嗣之蕃且衍,为邑名宗。后之人尚思益厚厥积,而衍庆泽于无穷可也。守正名端,敦礼嗜学,喜交游、重然诺,有古君子风,拳拳以修谱为事,其知所重矣。
注释:①卫姬姓——周武王封同母少弟康叔(名字)于卫国。子孙、以国为姓,他本身姓姬,故称卫姬姓。其地在今河南淇县。②卫君用之——卫国之国君使用这个卫姬复。③建陵侯绾——指卫绾。?-前131),西汉政治人物,代国大陵(今山西省文水县)人,汉文帝、汉景帝时期历任中郎将、太子太傅、御史大夫、丞相等职。谥建陵侯。④大名——今河北大名县地,宋建为北京,明清为府。⑤司户——官名。汉魏以下有户曹掾,主民户。北齐称户曹参军。唐制:府称户曹参军,州称司户参军,县称司户。宋亦设司户参军,兼司仓之职。⑥第——但。⑦追(代dài)今——至今。⑧仕版——官吏花名册。⑨养高——古人称隐逸不争名逐利为高尚情操,养高就是维护这种美德。丘樊,山林,多指隐居之地。⑩於戏——音义同“呜呼”,感叹声。拳拳——恳切的样子。
(译文)卫姬这个复姓,是周文王第九个儿子康叔的后人,所封的国在黄河与淇水之间,传承有四十几代,至卫国最后一代用卫姬这个复姓,被秦国吞并。子孙以国号卫为姓,汉朝丞相建陵侯卫绾也是它的后人。东莞茶园的卫氏,祖先是大名县人叫宁远府君,有四个儿子:长子死得早、次子叫卫弘,在宋朝做福州司户;南宋建炎(公元1127年)期间,兄弟二人同入广东,叫卫达的居住在番禺县的沥滘,叫卫衍和卫弘一同居住在东莞的茶园。当初,卫氏居住在河淇地区距离大名县很近,怎知宁远府君的宗族,不是卫国国君的后裔?但世代久远族谱遗失,无法查证呀。卫氏十代孙卫守正,重修族谱,那是从宁远府君开始的,至今已十三代,族中登上仕途,与隐居山林的,每代的人不少;而热心公益,谨遵礼义,是他们的家法呀。
唉,基础不坚固就不能建成千尺高台,水源不充足就不能成就河海的广大,德行不积累就不能致使子孙的繁盛。卫氏的世系出自康叔,自宁远府君以来,世代都有显著的德行,该他们后代兴盛,而且蕃衍成为县里著名的宗族。后人还应当更加增厚这种积累,而光大祖宗的庆泽于无穷就好呀。卫守正的名叫卫端,知礼好学,喜欢交游、信守言诺,有古君子的风范,诚恳深切地以修辑族谱为大事,他知道所以重要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