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孝子小传

1386 严孝子小传

(原文)崇德孝子严秉彝,有至性而笃行义。

厥考子恭翁,俊朗不羁,喜读书,尤精岐黄术,有诣之者,即著其效。然性刚直,力能挽强,不为时俗软媚态,读书见古忠孝节事士,辄敛衽叹曰:“使子恭生其时,亦当若是尔。”遇交游患难,蹈汤火赴援,不为利害惑。洪武辛未六月二十九夜,有强盗十余劫其邻朱寿六家,翁仓卒率仲子秉中往救,盗众力寡竟遇害,秉中亦被数创,幸而苏。

时秉彝适居外,闻讣奔归,哀恸几绝者数四,既成服敛葬与祭,咸克如礼。乡邑士大夫啧啧嗟异不绝口,秉彝虽居衰经中,复讎之心益切,与弟秉中日夜哀号,奋臂切齿,期得盗乃已。逾数月,果踪迹得盗逃亡,易校尉等所在,率家僮及邻里健儿数十往捕。秉彝秉中誓不与此丑俱生,竟挺身擒其魁,余卒获之。

而里老受盗赂,反诬秉彝等妄执平人,秉彝走白嘉兴府,img收问鞠勘,群盗吐实,赃仗俱存,害翁铁扒血渍犹在,于是群盗伏辜,img受赂者皆无异辞,府械送刑部,具实以闻,上嘉秉彝兄弟之孝,群盗与受赂者咸服诛焉。乡邑义之,称为严孝子。秉彝承先世之术,由崇德惠民药局医士,今升为太医院医士云。

论曰:img古之孝子复仇,见于《春秋》、《礼记》,及诸子史者,不可胜数。有如秉彝兄弟,当挺身擒盗时,毅然以死自誓,惟知复父之仇,而不知有其身,其殆近于古孝子者,非耶。於戏,img父仇义不共戴天,然而有忍仇不及报者,其为人何如哉。予嘉秉彝兄弟之孝,有益天衷民彝之重,img特为立传,俾观风者所采焉。img

注释:①崇德——县名,在浙江桐乡县境。②至性——厚道。③厥考——厥,其,他的;考,称已逝世的父亲。④俊朗不羁——洒脱豪爽。⑤岐黄——泛指医术。岐,岐伯;黄,黄帝,相传是医家之祖。⑥敛衽——提起衣襟夹于带间,表示敬意。古代专指男子行礼,元代之后,转专指女子行礼。⑦洪武辛未——洪武二十四年(1391)。⑧仓卒——亦作仓猝,匆促,时间紧迫。⑨成服——丧礼之一。大敛之后,参加丧礼的人按与死者的亲疏关系穿上相应的孝服,叫成服。⑩衰经——版本有误,当是衰绖。衰(催cuī),同“缞 ”。绖(叠dié)。衰绖,古代丧服。img嘉兴——浙江县名。img伏辜——伏罪,即受到应有的法律惩罚。img论——文体之一种,它概括众人的议论,然后点明其精神实质。img於戏——音义同“呜呼”,感叹声。img天衷民彝之重——天衷,天心,天理;民彝,民风;之重,的重要。img观风——御史到民间了解民情,叫观风。

(译文)浙江崇德县孝子严秉彝,为人厚道而热衷公益。

他的父亲子恭翁,酒脱豪爽,喜欢读书,尤其精于医术,有前往求医的人,都得到显著的效果。但性格刚直,能挽强弓,不肯作市井的阿谀奉承媚态,读书见古时候的忠孝节义的人事,都悠然神往地说:“假使我严子恭生在当时,也会这样做。”他遇到朋友有患难,赴汤蹈火,不计较利害得失。洪武辛未(1391)六月二十九,夜间有十几个强盗,抢劫邻居朱寿六家,严翁仓促之间率领次子严秉中前往救助,敌众我寡,子恭翁遇害,严秉中亦被剌伤几处,幸而苏醒过来。

当时秉彝正在外地,听闻讣告奔跑回来,哀恸几乎气绝了数次,大敛之后下葬和祭祀,都能够依照礼仪进行。乡县士大夫称羡嗟叹不绝,秉彝虽然在丧期内,复仇之心更加迫切,和弟弟秉中日夜哀伤号哭,奋臂切齿,期望捕得强盗。过了数月,果然查访到强盗逃亡到另区域校尉管理所在,率领家丁与邻里健儿数十人前往追捕。秉彝秉中发誓与杀父仇人不共戴天,竟挺身擒拿盗首,其余最终被捕获。

而里长接受强盗的贿赂,反诬秉彝等人妄执平民,秉彝秉中到嘉兴府告状,将群盗收捕审查问罪,群盗说出实情,而脏物武器都起了出来,杀害子恭翁的铁扒血渍还在,于是群盗伏罪,受贿者亦无话可说。嘉兴府将群盗械送刑部,具实奏报,皇上嘉许秉彝兄弟的孝义,群盗与受贿者都伏诛。乡县对他们十分敬佩,称为严孝子。秉彝继承先世的医术,由崇德县惠民药局的医士,如今升为太医院医士。

这篇“论”说:古时候的复仇,见于《春秋》、《礼记》》,以及诸子历史的,不可胜记,有如秉彝兄弟,当挺身出擒盗时,毅然以死立誓只知报父仇,而不知道有自身的危险,他几乎近于古时候的孝子,不是吗?唉,父仇理该不共戴天,但有忍仇来不及报复的人,他的为人又如何呀。我嘉许秉彝兄弟的孝义,有益于天心民风的重要,特别为他立传,为观察风俗的官员所采纳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