廛隐李先生传
(原文)廛隐先生姓李、①名疑、字思问,上元李冈人,②少孤贫嗜学,年十七授徒,有声乡里。
洪武初,膺荐以疾固辞,因寓京城,以卜筮自给,乐道甘贫,不求闻达。③一时名公卿,若尚书詹公、同文学士宋公景濂咸重其为人,④驸马都尉郭公则师事之,或戏曰:“先生素以才鸣,盍于时取富贵、⑤垂功名竹帛,顾乃栖栖市廛与齐民伍,⑥无乃不可乎。⑦辄谢之曰:“人生天地间,当为世用,有生无用,犹徒生耳。然出处有命,不可强也。今天子侧席求贤,⑧正志士有为之日,奈老病不能效用于时,岂敢傲睨万物,⑨自弃其生,草木同腐也哉。余不得已也,命也。”闻者莫不叹其言之理,平生寡嗜欲、厌奔兢而好学,⑩至老不倦,尤笃行义,以故人以廛隐先生称之云。
论曰:爰自少微,
垂光贞、
遁著象,
高蹈远引者当体之,
或漱流以激其清,或居巢以韬其耀,
高风凛凛,足敦鄙食,
然而北山来移文之讥,
终南贻捷径之诮者,
其果于忘世也哉,先生养素市廛,超乎物外,从容自得,惟命是安,其有识之士乎,其有道之士乎?
注释:①市廛(缠chán)——本指市中店铺集中之处。②上元——县名,秦汉为秣陵县地,隋改为江宁县,唐上元二年改为上元。宋为建康府治,明洪武初定都于此,为应天府治。正统六年改名南京。③闻达——指功名,因得了功名,名可扬(尽人皆知),志可达。④宋景濂——详1377篇注③。 ⑤ 盍(何hé)——何不。⑥顾乃——反而。栖栖,忙碌不安。⑦无乃——岂不是。⑧侧席——不正坐,留出席位待贤良。⑨傲睨——傲视,不放在眼内。⑩奔兢——版本有误,当是“奔競”,现作“奔竞”,追求名利。尤笃行义——特别热心为善。
云——虚用,无义。
论——文体之一种,这种文体归纳众人意见,而点明其精神实质。
爰(援yuán)——放在句首作为古文语助词,无义。少微,星名,处士星。后常用来比喻处士。
垂光贞——把清光洒向人间。
遁著象——把那明亮的星座远离尘世。
高蹈远引者——远避红尘的隐者(指蔑视功名的人);当体之,正体现这种倾向(指天上的处士星)。
或漱流以激其清,或居巢以韬其耀——这两句的背景是隐居山林,山林有瀑布,建一个简易居所如同鸟之筑巢,这是比喻隐士居住条件之简陋;韬其耀,这样的隐居恰好把他鄙弃功名的思想光芒隐藏起来。
足敦鄙食——完全可供粗茶淡饭。鄙食,周制,王城郊外四鄙之地,十里设“庐”,供行人饮食,称“鄙食”。《国语·周语中》:“立鄙食以守路。”韦昭注:“鄙,四鄙也。十里有庐,庐有饮食也。”
北山移文——是一篇讽刺性的文章,旨在揭露和讽刺那些伪装隐居以求利禄的文人。“移”是一种文体,相当于现在的通告、布告。北山,即钟山,在建康城(今南京市,南朝京都)北,故名北山。
终南捷径——唐朝进士卢藏用没有官职,他来到京城长安附近的终南山隐居以扩大影响,后来朝廷终于让他出来做官。司马承祯想退隐天台山,卢藏用建议他隐居终南山。司马承祯说:“终南山的确是通向官场的便捷之道啊。”卢藏用深感羞愧。
(译文)廛隐先生姓李、名疑、字思问,应天府上元李冈人,少年时就丧父,贫穷好学,年十七就教授学徒,在乡里有声誉。
洪武初年,获得举荐以病坚决推辞,因寓居京城,以占卜算命为生,乐于此道甘愿贫穷,不求功名利禄。一时间著名公卿,如尚书詹公、同文学士宋景濂都尊重他的为人,驸马都尉郭公就以师来待他,有人戏说:“先生向来以才学出名,何不乘机取富贵、垂功名于史册,你反而忙忙碌碌在市井,与平民为伍,恐怕不可以的吧。”他常回答人家:“人生天地间,应当被世所用,如果不被所用,就徒劳地生下来了。但出仕与隐逸有命,不可以强求呀。如今天子谦恭以待贤者,正是志士有作为之日,奈何我老病不能为世服务,岂敢目空一切,自己放弃生命,与草木一同腐烂呢。我是不得已呀,这都是命运呀。”听说的人无不叹息他言之有理,他平生寡嗜欲、讨厌钻营而好学,至老不倦,尤其热衷行义,所以人们以廛隐先生称呼他。
“论”这样说:自从天上有处士星,它把清光洒向大地。而明亮的星座却远离尘世。远避红尘的隐者正体现这种倾向。可能瀑布更激发起他的清高,可能隐居把他鄙弃功名的思想光芒隐藏起来。高风凛凛,足有粗茶淡饭。然而那些伪隐士也曾受到“北山移文”的讽刺,“南山捷径”的挖苦,他们果然忘记功名利禄了吗?先生保持他的本性在市井,超脱物外,从容自得,惟命是安,他是有识之士吧,他是有道的人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