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南海卫、指挥使韦君之任序①

1258 送南海卫、指挥使韦君之任序

(原文)今年秋九月,南海卫指挥使、临淮韦君俊,赴北京袭职,先期与各卫所舍人比试武伎,监试诸达官,见其善骑射,莫不赞叹,首置高等。于是行在兵部具闻于上,遂袭先公之职以归,便道至南京,东邑人士、宦寓者,谒予言为赠。

洪惟圣朝混一天下,于郡邑要地,建置军卫者,于以捍土宇,而安生民。卫有指挥使、同知、佥事,皆勋旧之家,不惟世其禄,而世其官,此国家著令也。窃闻君为临淮右族,img曾大父京兆郡侯,img从太祖高皇帝渡江,img受心膂之托,img膺专阃之寄,img功在盟府,img名昭旂常,img大父昭勇公,由金吾亲军指挥,img调太原中护卫,太宗文皇帝嗣登大宝之初,img升中都副留守,img未几调交阯都指挥,img所历勋业甚著。

君先公袭职,历交州、南海二卫指挥使,恩敷威行,军民辑睦,img可谓世济其美,今君以英毅之资,忠厚之德,袭承先公职位,归治南海,予且庆麾下裨校戎卒与一邑士民蒙惠有日矣。img虽然朝廷于戎卫,专任勋旧子孙者,以其世笃忠贞,克守宪度,img足膺藩翰之寄。img

君承恩之任,可不益竭忠诚,激昂奋励,以报称哉。img他年勋劳益著,声誉益彰,禄位益崇,有光于先世必矣。予素知君家世之详者,故历序之,以为赠云。

注释:①南海卫——南海郡,即如今广州市。卫,详564篇注①。指挥使,一卫中最高司令。②袭职——开国元勋的后代,可以继承祖宗的官职。③卫所舍人——卫的下属机构叫卫所,在卫所中的武官叫卫所舍人。④首置高等——技艺排名第一。⑤行在——帝王离京住处,此文指南京。具闻于上,将情况奏报中央。⑥便道——顺路。⑦谒予言——拜请我作文。⑧混一天下——一统天下。⑨土宇——普天之下的国土。⑩勋旧之家——上代为国家立下大功的家庭。img临淮——安徽县名。右族,大族。古时排版从上到下,从右写到左,故右居前。img曾大父——曾祖父,即祖父的父亲。京兆郡侯,汉武帝太初元年,将管京畿十二县的长官称为京兆尹。其爵位为侯,故称京郡侯。(译者按:此处版本必定有误,汉武帝与朱元璋相距1500年,不可能与下文相接。)img太祖高皇帝——指明太祖朱元璋。img心膂(旅1 ǚ )——膂,指脊梁,心为五脏六腑之首,膂为五体中心,都是人身之关键部位,引申为心腹。img专阃之寄——京师总司令职责。img功在盟府——盟府是掌管盟书保存的机构,由太史负责。功在盟府,即功劳太史早已记录下。img名昭旂(旗qí)常——古代亲王立功,用名叫“太常”的旗记功;诸侯立功,用名叫“旂”的旗帜记功。名昭旂常,即光辉的名字在立功旗上闪耀着。img金吾亲军——即贴身侍卫。金吾,仪仗棒,以铜镀金,汉武帝太和元年,改名执金吾。本是近身侍卫,以防不测。后世帝王将其演变成帝王出游摆谱的仪仗队。img太宗文皇帝——即明成祖朱棣。img中都——朱元璋定鼎金陵(正统六年改名南京),将他出生地安徽濠州在洪武七年改名凤阳府,并升级为中都。留守,一城的军事总指挥。副留守,即留守的副官。img交阯——又写作“交趾。”汉武帝元鼎六年冬,设置之郡名,在今越南境内。img辑睦——和睦。img麾(音挥)下——将旗之下,引申为部下。裨(皮pí)校,辅助官员。img克守宪度——能遵守法制。img藩翰——保卫国家的重臣。藩,屏障;翰,同“干”,现代语说“干部”。引申为国家栋梁。img报称——报答别人的举荐。

(译文)今年秋九月,南海卫指挥使、安徽临淮县的韦俊,赴北京继承官位,先期与各个卫所的将校比试武艺,监考的几位达官见他善于骑马射箭,无不赞叹,排位将他评为第一。于是南京兵部列名奏报皇上,他袭承祖宗的官位归来,顺路到南京,官场中的东莞县人士拜访我写几句话作为赠言。

圣朝统一天下,在郡县的要冲地方,设立军队卫所,用于保境定民,卫中设置有指挥使、同知、佥事,都是出于功勋世袭的家庭,不但世袭他的俸禄,而且世袭他的官职,这是国家法定的制度呀。据说韦君是安徽临淮县的大族,曾祖父京兆郡侯,跟从太祖高皇帝渡江,受到心腹的寄托,担任京城捍卫的职责,功劳记在太史笔下,英名闪耀在日月交龙的旗帜上。祖父昭勇公由金吾亲军指挥,调任太原中护卫,太宗文皇帝继承皇位的初期,升任中都副留守,不久调任交阯都指挥,韦家所经历的功勋业绩很是显赫。

韦君先父继承世袭职位,经历交州、南海两个卫指挥使,恩德广布,威令实行,军民和睦,可以说是继承前代的美德。如今韦君以英勇刚毅的资质,忠厚的品德,袭承先父的职位,归去治理南海,我且庆祝部下官兵和一县士民蒙受恩惠有日子了。虽然朝廷对于防卫,专门任用功勋世家子孙,那是因为他们世守忠贞,能够遵从法制,足以担任国家重臣的托付。

韦君承恩上任,何不更加竭尽忠诚,奋发努力,以报达官大人的推荐呢。他年功勋劳绩更大,声誉更响,禄位更高,有光采于先世那是肯定无疑了我向来知道君家世代的详细情况,所以把经历叙述详尽,以为赠送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