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51 还珠洞
(原文)桂城伏波山下有一洞名还珠,①目传前代有一渔者,由洞口行数百步,深入渐明朗,见一物状如犬,瞑目而睡,前有一珠甚光莹,因急怀归。官府寻知之,意其为异物,亟命还之,②渔人复至故所,此物睡犹未醒,故世传为还珠洞。或云汉马伏波征交趾,回载薏苡珠,③经此因得名,至今未有定论。然宋人题此洞有云:“凛凛威声震百蛮,肯将捆载溷溪山。④无人为起文渊阁,⑤端的珠还薏苡还?”⑥以此观之,伏波之事无疑,彼渔人之说,涉于怪诞,奚足信哉。
注释:①伏波山——马援称伏波将军,此山为纪念他而命名。②亟(吉jí)——赶快,快速。③薏苡珠——东汉时马援(即人称的伏波将军),平定南疆凯旋时带回了一车薏苡仁,说是“能轻身省欲,以胜瘴气”。但却有人诬告他搜刮了大量珠宝。将军当众将薏苡仁倒入漓江,谣言不攻自破。人们热爱这位清廉奉公的将军,便把这山称为伏波山,此洞叫作还珠洞,薏苡仁也有了“薏珠子”的美称。伏波将军指的瘴气,是岭南的一种流行病。瘴气致病时会使人手足麻木无力、疼痛,甚至下肢局部水肿,严重时会出现心力衰竭等症状。因其从下肢开始,又叫脚气。薏苡仁又叫薏米,中医认为它有健脾化湿、补肺清热的功效,且补而不留邪,利而不伤正。伏波将军就是用它治好了将士们的脚气病的《桂香室诗抄》中有首咏薏苡的诗:“清漓碧滟泛鱼歌,龙隐宝珠夜浴波;词客英雄共不朽,咏叹不尽唱嘉禾。”④肯将——怎肯把;捆载,原文“捆”字是“禾”字旁加个“困”字,读音同“捆”,成熟的庄稼的意思。捆载,运载的一车成熟的庄稼;溷(混hùn),打扰;溪山,凡是溶洞,当地的岩石为石灰石,石灰石的物理性质徵溶于水,经长年累月的水流冲刷形成地下河,再经地壳变动隆起成山即为溶洞。溪山,指的就是山洞。串译为:怎肯把运载来的一车庄稼(指薏苡)留下打扰这山洞呢?⑤无人为起——没有哪个人能够唤起;文渊阁,按文义分析,马援平定交阯之后,汉宫中的文渊阁绘有他的像。故诗人感叹没有哪一个人能把汉宫中绘在文渊阁的马援唤活过来。⑥端的——到底;珠还薏苡还,宝珠运回来还是薏苡运回来?诗人说要把马援唤来,这桩官司才能了结。
(译文)桂林伏波山下有一洞名叫还珠洞,相传前代有一个打鱼人,由洞口行进数百步,深入之后渐渐明朗,看见一物形状好像狗,闭目而睡,前面有一颗珠很是光彩晶莹,因此把珠藏在怀中归来。官府不久就知道这件事,认为它是神异的物件,急促命令他归还此珠,渔人又来到原来的地方,这狗睡犹未醒,因此世传称为还珠洞。
或者说汉朝马援征伐交趾(越南),回来车载薏苡珠,经过此地因此得名,至今未有定论。
但宋代有人题此洞有诗说:“凛凛威声震百蛮,肯将捆载溷溪山,无人为起文渊阁,端的珠还薏苡还?”以此看来,伏波的事是无可怀疑,那渔人的讲法,事涉怪诞,怎可以相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