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云南龙佥事之任序

1208 送云南龙佥事之任序

(原文)予友桂林龙均略,由浙江按察佥事丁外艰,服阙,改云南佥事,便道至南京,别予银台。记洪武中予董教桂林郡庠,与均略笃师友之好,于其行恶能忘情哉。

皇明既一四海,合天下为十有四道,各立提刑按察司,有使、有副使、佥事,每岁按部,上以宣帝命,下以求民隐、观风俗、官吏贤否,皆得举刺,其任不轻而重。且云南自秦汉以来,已置郡县,地方数千里,夷獠杂居,其性犷戾,习俗异华,挽牵索引之民、椎髺卉服之众,素称难治。

国朝洪武十四年,始入版图,沾濡圣化,遂立藩阃、img宪府、img诸司,抚以威惠,沿其俗而化导之。尝轻其经入,简目疏节,img一切细故略而不与较。戎卫镇报列,镇以重臣。若今太傅黔国沐公,img世守其地,号令严明,恩威兼著,境土帖然,img朝廷无西顾之忧。而人民久被声明文物之化,变犷戾之俗,有华夏之风。

今均略膺佥宪之寄,毋徒肆击搏绳纠之威,img宜尽抚绥安辑之道,img则上足以宣朝廷德意,下足以慰远人之心,其为效不既大乎。均略曩由嘉兴理官,img拜监察御史,佥宪浙江,俱有成绩,冰蘖之誉甚著,img兹行必克副上之所托,而予犹喋喋者,亦师友相资之也。其尚朂之。img

注释:①丁外艰——丁,遇上;外艰,父亲逝世。②服阙——孝期结束(古代官员双亲逝世,要回乡守孝27个月),除下孝服。③佥事——官名。金代,按察司属官有佥事。元代,诸卫、诸亲军及肃政廉访司、宣抚司、安抚司等皆有佥事。明代提刑按察使司(按察使,管理一省监察、司法的长官)属官有佥事,无定员,分道巡察。④银台——通政司(详见305篇注①)。⑤郡庠(祥xiáng)——乡学。旧时同省叫同乡。⑥恶(乌wū)岂,怎。⑦十有四道——具体哪一年由十三道改成十四道,待考。⑧举刺——实名举报。⑨挽牵索引——河流陡,船无法逆水上行,须人力从旁牵引而上。⑩椎髺卉服——用一小束头发扎起的椎形的髺,用草编织的衣服。img藩阃——藩,布政使司;阃,都指挥使司。img宪府——按察使司,与上文合称三司,是行省中的政、法、军三大机构。img简目疏节——削减各种苛捐杂税,与“巧立名目,盘剥民众”相反。img黔国公沐公——明太祖朱元璋追封沐英为黔宁王,谥昭靖,侑享太庙。沐英在云南的爵位由其后人继承,沐英去世后,在整个明朝期间,承袭“黔国公”的沐氏子弟就是整个云南的统治者。img帖然——平安无事。img击搏绳纠——大打出手绳索捆绑。img抚绥安辑——安抚亲和。img曩(nǎng粤音囊)——从前;嘉兴,浙江县名;理官,主簿,县衙管帐目的属官img冰蘖(柏bò)——冰喻其寒,蘖喻其苦。比喻生活艰苦。蘖,指黄蘖,乔木,树高数丈,皮外白内黄,可作染料;皮与根入药,味苦。img其尚朂(旭xù)之——其,代词,指上文之龙均略;尚,希望;朂,亦作勖,努力;之,文言文后缀词,无义 串译:希望你努力吧。

(译文)我朋友桂林府的龙均略,由浙江按察佥事后办父亲的丧事,期满,改任云南按察使司佥事,顺路到南京,与我在通政司话别。记得洪武年间我领导桂林府学校的时候,与龙均略有师生之情,对于他的行情岂能不闻不问呢。

大明朝既已统一四海,总管天下分为十四个道,各设立提刑按察司,有按察使、有副使、佥事,每年到辖区执法,上以宣扬皇帝的命令,下以察看民间的疾苦、观察风俗、官吏是否贤明,都需要实名举报,这个职责重大。况且云南自秦汉以来,已经设置郡县,地方数千里,少数民族聚居,他们的性情粗犷和暴戾,习俗不同于华夏,沿江拉纤的纤夫、椎状发髺草制衣裳的民众,向来称为难以治理。

国朝洪武十四年,云南才归入国家的管理,受圣朝的教化,于是设立布政使司、都指挥使司、按察使司,和属下机构,恩威并施,按照他们的风俗习惯而引导教化他们。曾经减少经营收入的赋税,删除名目繁多税项,一切支节都不加以计较。军事机构布列,以重臣来坐镇。就好如如今的太傅黔国沐公,世代守护这个地方,号令严明,恩威并举,境内民心安静,朝廷无西顾之忧。而人民久受道德教育的熏陶,改变了粗犷和暴戾的习气,有了华夏的风俗。

如今龙均略获得总领地方法院的寄托,无需施用肆行刑杖捆绑的威严,只适宜于用安抚亲和的办法,那么就上足以宣示朝廷恩德的意思,下足以安慰远方人士的心,这样的效果岂不是更大吗。龙均略昔日在嘉兴做主簿,授予监察御史,总领浙江的刑法,都有成绩,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声誉很高,这次赴任必定能够符合皇上的委托,而我还在此喋喋不休地说,亦是师友之间的互相鼓励罢了,还望你更加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