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蹇叔华北上寿亲诗》序
(原文)荣禄大夫少卿兼吏部尚书蹇公今年寿介七旬,①其冢嗣叔华,②久旷定省之礼,喜遇华诞之辰,乃汲汲焉买舟北上,③期奉卮酒祝眉寿,④以纤爱日之忱。⑤守备南京襄城伯李公、大宗伯张公嘉其意,⑥率缙绅先生歌诗为饯,⑦属予序其端。⑧
予闻《诗》曰:“维岳降神,生甫及申,⑨”而申甫果为周之名臣,⑩流芳竹素,大贤之生,诚不偶然。公间气所钟,禀德纯粹,奋由科第,驯至显融。
今位列三孤、
名重四海,清忠硕德,简在帝心,
复以高年,膺兹纯嘏,
亦岂偶然哉。盖皇天眷祐国家,笃生良弼,以成调燮之功,
非惟锡以福祉,而复畀以寿龄,
考诸古人,若宋耆英会诸公可见。
然则诗人歌颂申甫者,岂无其故耶。
公为柱石重臣,受知列圣,其膺寿祉也固宜,想夫寿筵弘开,缙绅交贺,叔华昆仲娱侍左右,趋翼后先;公则雍容怡愉于尊俎间,和气蔼然充于堂宅,可谓绥以多福,锡此胤祚,家庆之盛,又可得而涯涘哉。
矧今群龙满朝,
功高申甫、寿迈富文,
则耆英盛事不特闻于宋,而见于今日矣。叔华有至性,嗜学弗倦,且工于诗,为襄城大宗伯诸公所重,若兹之举,则其为人可知,惜予以职守所縻,弗获预寿觞之末,因序诸公佳什,
窃寓景仰之诚云。
注释:①荣禄大夫——是从一品文职,对应的官职有:少师、少傅、少保、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各部院尚书,都察院左、右都御史。如果连正一品都算上的话,还有太师、太傅、太保和大学士这些职位。蹇(检jiǎn),姓。 ②冢嗣——大儿子。③汲汲(级jí)——急切地。④眉寿——寿高眉长,泛指长寿。⑤爱日之忱——唐诗“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将自身比作“寸草”,父母之爱比作“三春之晖”。爱日之忱,就是爱父母的心。⑥守备——明朝镇守边防的将官分五等:总镇一方的镇守,协同主将的叫协守,独镇一路的叫分守,各守一城一堡的叫守备,其次叫备倭。大宗伯,礼部尚书。⑦缙绅——见685篇注③。歌诗,指宋词,又叫长短句。⑧属予——属同“嘱”吩咐。予,我。⑨维岳降神,生甫及申——维,古文语助词,无义。岳降神,《诗经·大雅·崧高》:“崧高维岳,骏极于天。维岳降神,生甫及申。”注:岳(指中岳嵩山)降神灵和气,以生甫侯、申伯之大功。甫侯与申伯都是周宣王的舅父,朝中重臣,相传是古四岳的后裔。⑩申甫——即申伯与甫侯,见注⑨。竹素——古时无纸,以竹简或细绢记事,引申为史册。
公间气所钟——公指蹇叔华之父蹇公。间,指天地之间;气,指和气;所钟,所凝聚生出来的伟人。
驯至——渐至;显融,显赫之官位。
三孤——太子师为三孤;少师、少傅、少保,合称三孤。三孤都是从一品文职,而蹇公属九卿之一,与三孤地位相等。
清忠硕德——清,表示为数不多,他的忠心只有三公、三孤、九卿可与他并列,故称清忠;硕德,特别巨形称硕,极赞蹇公之德非寻常人能比。简在帝心,古代无纸,以竹简记事,简,此处作“记”字解。
膺兹纯嘏(古gǔ)《诗经、鲁颂、閟宫》:“天锡公纯嘏,眉寿保鲁。”《笺》:“纯,大也;嘏,受福也。”后称祝寿为祝嘏。膺兹,获此。
调燮(泄xiè)——典出《尚书》卷十六〈周书·君奭〉:犹言调和阴阳。古谓宰相能调和阴阳,治理国事,故以称宰相。
畀以寿龄——畀以,给与。广东人的口语中常夹杂古文,这个“畀”字其实就是古文“给与”的意思。 畀 (髀bì)。
宋耆(其qí)英会——宋元丰五年,文彦博留守,仿唐白居易九老会聚洛阳年高者十二人,于富弼第置酒相乐,十二人中唯司马光一人不及七十。宴时尚齿不尚官,称洛阳耆老会。耆,七十岁老人。或泛指老人。
雍容——形象文雅温和。
涯涘(寺sì)——边岸,引申为尽头。
矧(审shěn粤音诊)——况且。
寿迈富文——指富弼与文彦博。富弼(1004-1083)80岁;文彦博(1006-1097)91岁。
佳什——《诗经》中大雅、小雅、周颂以十篇为一卷,叫作什。后来引申称诗文集为什。佳什,赞作品之美。
(译文)荣禄大夫少卿兼吏部尚书蹇公今年年近七十,他的长子叔华,很久没来探望父亲,喜逢父亲生日,于是急切的搭船北上,希望举杯给父亲祝寿,以表达热爱父母的一番心意。南京守备襄城伯李公、礼部尚书张公赞赏他的真诚,率领士大夫们以诗词为他饯行,嘱咐我写篇序文。
我知道《诗经》说:“山岳降神灵和气,以生甫侯、申伯之大功,”而申伯甫侯果然成为周朝著名的大臣,流芳史册,大贤士的降生,实在不是偶然的。蹇公是天地之间的和气凝聚而生出来的伟人,天性敦厚,努力由科第出身,逐渐达到显赫的地位,如今位列三公、名重四海,清忠大德,记在皇上的心上,又以高年,获得鸿福,岂是偶然的呢。那是皇天关爱保祐国家,降生辅助的良臣,以成治理的功效,非但给予福祉,而且给予高龄,对比古人,比如宋朝的耆英会几个人可作为例子。那么诗人周宣王的大臣尹吉甫赠给申伯甫侯的诗,岂能没有他的原故呢。
蹇公作为朝廷的重臣,受几位圣上的赏识和信任,他获得高寿亦是适宜的。想那寿筵大开,士大夫陆续前来祝贺,蹇叔华兄弟欢娱地随侍左右,承欢膝下,蹇公就和蔼欢愉地周旋于筵席之间,和气一团充满了整座堂屋,可以说是安享鸿福,泽荫儿孙,家庭喜庆的兴盛,又岂会有尽呢。况且如今群龙满朝,功高如申伯甫侯、寿龄高似富弼、文彦博,那么耆英的盛事不只是闻名于宋朝,而见于今日呀。
蹇叔华有真情性,好学不倦,而且工于诗句,为襄城礼部尚书几位大人所敬重,好像这次的行为,由此可见他的孝心感人,只可惜我因为职责束缚,不能够获得参予在祝寿的末位,因此作序文在诸公诗作的前边,暗暗寄寓景仰的诚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