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张通判之临安序
(原文)古者郡有守、丞、尉。守治民,丞佐之,尉典兵。而通判之置,则始于宋艺祖乾德中,①所以倅贰郡政,②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咸得理之。所部官有善否,及职事修废,亦得举剌以闻。③我朝每府置通判一员,④以佐郡政,尝慎选其人焉。
今年夏四月,四川重庆张鉴由国子生擢云南临安府通判。临安为云南极边,西控元江车里,东挹侬獠,⑤南与安南相犬牙,挽牵索引之民,椎髻卉服之众,⑥素号难治。国朝洪武十四年始通中国,朝廷遂以其地置州郡,与内地等。于是官其土著,为下所信服者为郡邑正,贰倅之职,皆中州文学之士。⑦迩年以来,民迁善、变其犷戾之习,渐有华夏之风,岂非倅贰得人所致欤。⑧
今鉴之任,可不惟生民之不易,恩命之非常,而竭忠殚赤,以答圣天子之深眷哉。于其行因举古郡官建置之由,与临安风俗之异以告之,庶日望其政之有成也。
注释:①宋艺祖乾德中——乾德是宋太祖赵匡胤年号;“宋艺祖”疑是宋太祖之误。②倅(翠cuì)贰——辅助。③举刺——刺,古人名片,古人在竹简上刺上名字。举刺以闻,署名上奏。④通判——中央政权怕地方政权权力过大,派文臣与知府知州共理政事,叫通判。⑤侬僚——古代对少数民族的蔑称。⑥椎髻卉服——高髻如椎,草织衣服。⑦中州——中原,一般指汉人居住区。⑧欤(余yú)——疑问词,相当于“吗”。
(译文)古时候郡有太守、郡丞、郡尉。郡守治民,郡丞辅佐他,郡尉统领士兵。而通判的设置,就开始于宋太祖乾德年间(963-968),用来辅助太守的施政,凡士兵民众、钱财谷物、户口赋税、牢狱诉讼,审听判断的事务,都要处理,所领导的部门好与坏,以及职务的兴与废也可以举名上奏。我朝每个府里设置通判一员,以辅助郡政,曾经谨慎地挑选其中人员呀。
今年夏天的四月,四川重庆的张鉴由国子生升任云南临安府的通判。临安是云南的边缘地区,西边控制元江县的车里,东边抑制那里的少数民族,南边与越南相近,其间犬牙交错,拉缆船民,椎结草服之众,向来难于治理。国朝洪武十四年(1381)才归属中国,朝廷于是在那个地方设置州郡,与内地一样。于是官封他的土著居民,为下层民众所信服的人作郡县正职,作副职都是内地的文学人士。近年来民众向善,改变他们横暴凶狠的习气,逐渐有了一些华夏的风气,难道不是郡县副职选对了人所致吗。
如今张鉴上任,不但要顾及那里生活民众的不容易,还要顾念恩典任命的不同寻常,而竭尽忠诚,以报答圣天子的眷念啊。因他即将起程,故此列举古郡县设置官员的原由,和临安风俗的怪异来告诉他,他日希望他的治理有成绩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