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邵武颜知县之任序
(原文)皇上嗣登大宝,宵旰图治,①而重守令之选。②今年秋八月,引选除知县者四十有二人,皆两京胄监之士,③不其盛哉。予同郡颜学渊得闽之邵武,便道至南京,④应天府通判王君祐喜其邑之得贤大尹,⑤征予言为赠。
予闻邵武为壮邑,地大物众,庶务孔殷,⑥非才未易理。学渊之行,予预知其优为之。学渊初,以俊秀选在衿佩之列,⑦才誉猎猎以起,⑧后以明经膺乡荐入胄监,文学既优,复工于画,不惟达官贵人重之,自祭酒、博士诸先生亦重之,⑨一旦祗荷宠恩,⑩得七品秩,膺民社之寄,可不谓荣矣乎。虽然亲民之官,莫切于令。
而治民之道,在因其俗而道之耳。
邵武为邑迩大府,其民知礼义、守宪度,
俗习淳美,视他邑为最。以学渊才猷,往而治之,将见宽裕之政,
被于士民,循良之名,
闻于遐迩。不惟无负王君之望,
吾郡亦有光矣,学渊勉乎哉。
注释:①宵旰(干gàn)——宵衣旰食的缩语。即半夜起床穿衣,很晚时才吃饭。是赞美帝王勤政的套话。②守令之选——太守县令的人选,此文专指县令。③胄监——国子监,全国最高学府。明朝政制很特殊,因朱棣叔夺侄权,对父皇深怀内疚与敬畏,虽然后来迁都北京,但一直保留南京一套政制,成了南北两京双轨并行制。所以国子监亦是。④便道——顺路。⑤应天府——朱元璋建立的明皇朝定都于此,正统六年改名南京。贤大尹,县令的美称。这是恭维话。⑥庶务孔殷——事务繁重。孔,大也。殷,多也。⑦衿佩之列——指秀才。⑧猎猎而起——猎猎,风声;此处形容声誉迅速走红。⑨祭酒——国子监第一把手,今天叫校长。博士,今天叫讲师。⑩ 祗(支zhī)荷(贺hè)——敬承,敬领。宠恩,因赏识也加的恩典。膺(英yīng)——获得。民社之寄,人民与社稷的寄望,由此可见县令的职责之重大。
莫切于令——没有哪种官员比县令更贴近平民的了。
邑迩大府——邻近大都市的县城。邑,指邵武县城。迩,靠近。大府,大都市。
守宪度——守法制。
宽裕之政——更宽松、更惠民、更人性化的政策。
循良——遵纪守法。王君之望,王君指上文之应天府通判王祐。
(译文)皇上继承帝位,日夜勤政希望天下得到治理,而尤其注重县令的选拔。今年秋八月,选拔当知县的有四十二人,都是两京国子监的学生,这不是很鼎盛吗。我同郡的颜学渊得到邵武县的选派,顺路到南京,应天府通判王祐喜欢他的家乡得到贤德的县令,请求我的序言作为赠送。
我知道邵武是大县,地大物博,事务繁多,没有这种本事不容易治理。学渊这次任命,我预先知道他能够胜任。学渊当初,以才智杰出被选在秀才的行列,才能声誉迅速走红,后来以明经考中乡试被推荐进入国子监,文学本就优秀,又擅长于画画,不但达官贵人敬重他,自祭酒、博士各位先生亦尊重他,一旦敬受恩宠,得到七品的官阶,担任人民与社稷的寄托,难道不可以说是荣耀吗。虽然说贴近民众的官员没有比作县令更贴近民众的了,而治理民众的办法,是根据他们的风俗习惯而引导他们呀。
邵武因为县城靠近大都市,他的人民知礼义、守法制,习俗淳朴美好,比较其他县是最好的。以学渊的才能,前往治理邵武,将可以见到他以宽松的政令,造福于士民,循良的名声,闻名于远近,不但无负应天府通判王祐的期望,我郡亦有光采了,颜学渊努力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