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6 笔耕说

1266 笔耕说

(原文)昔王勃善属文,所至人请托为文无虚日,或谓勃笔耕而食,盖以其逸而致利也。兵科给事中黄君某,尝以笔耕自号,而征予言。

予闻九州之地,肥瘠不齐,故为田不一,有宜黍稷者、有宜菽麦者、有宜桑而蚕者,皆可耕而艺,旦暮勤劳以营其利,或天时不齐、人力未至,觖所望而塾于饥寒有矣。曷若操数寸之觚,立取青紫,一旦发其所蕴,黼黻鸿猷,铺张治具,建莫大之勋,享无穷之禄,富贵尊荣,为利甚博,视彼勤劳陇亩,以衣食为谋者,其劳逸为何如★自蒙恬后,imgimg克收笔耕之利者,不可胜数,岂但勃而已哉。

然予闻人有方寸之地,img而天下物理悉于是而归焉。昔人所谓留与子孙耕者,其利尤博,但人鲜知而致力耳。苟知之而力为之,img则子孙享其利,罔有纪极,img岂特笔耕资于一己而已也。img

尝闻君好学有文,用心仁厚,历职中外,皆赫然有声,是不但享笔耕之利,盖能存方寸之地者,是可嘉己,因著其说。

注释:①王勃——(649或650-676或675),唐代诗人。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王勃也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齐称“初唐四杰”。②兵科给事中——六部为国家施政机构,为了监督其施政对应上头设六科,由都察院总管,最高领导是帝王。给事中,详107篇注①。③九州——中国的古称。据《尚书·禹贡》九州为:冀、豫、雍、扬、兖、徐、梁、青、荆。④天时不齐——天时不利。⑤所望——觖(决jué),不满。觖所望,因失望而怨恨。塾于饥寒,“塾”字无解,疑为“垫”字之讹。垫,解作“陷”。垫于饥寒,陷于饥寒,无法自拔。⑥曷(何hé粤音喝)——如何;曷若,如何比得上。觚(姑gū),古代用来写字的木板。操觚,指执笔写字。⑦青紫——指高官之服。⑧黼(府fǔ)(拂★——装饰美化,引申为辅助。鸿猷,大计。⑨铺张治具——实施治理。⑩其劳逸为如何——两者间的辛苦与轻松用什么来比喻呢?img蒙恬——(?-前210年):姬姓,蒙氏,名恬。秦始皇时期的著名将领,被誉为“中华第一勇士”。祖籍齐国,山东人。传说他曾改良过毛笔,是祖国西北最早的开发者,也是古代开发宁夏第一人。img方寸之地——指人的心。img苟知之——苟知,如果知道;“之”字虚用,无义。img罔有纪极——没有极限。img资于——有助于。

(译文)古时候王勃拿手作文章,所到之处人们求他作文无一日间断,有人说他王勃笔耕而食,那是以他轻松而得利呀。兵科给事中黄某人,曾以笔耕自称,而求我发表见解。我知道九州的地方,肥瘦不均,所以作为田地不一样,有适宜种植黍粟的、有适宜种植豆麦的、有种植桑树而养蚕的,都可以耕种作为手艺,朝夕勤劳,以经营它的利益,或者天时不利、人力未到,不能达到所望、而陷于饥寒境地是有的。如何比得上操数寸的觚,立时取得功名,一旦发挥他胸中学识,美化帝业,为官执政,建莫大的功勋,享无穷的俸禄,富贵尊荣,作为利益是很大的,比那些在田亩里辛勤劳动、为衣食而谋生的人,两者间劳累与安逸用什么来比喻啊。自蒙恬以后,能够收获笔耕利益的人,不可胜数,岂只是王勃而已呢。

但我听说人有方寸之地(指心),而天下万物的道理尽都在这里而归纳起来。昔日的人所谓留与子孙耕种的事,它的利益尤其博大,但人们很少知道而致力于此罢了。如果知道而致力于去做这件事,那么子孙享受它的利益,没有极限,笔耕岂净是有助于自己呀。

曾听说黄君爱好学习有文采,用心仁厚,经历职务在朝中朝外,都声名响亮,这是不但享受到笔耕的利益,那是能保存一颗仁心,这是可嘉了,因此叙述他的《笔耕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