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曾学士文(六部等衙门同祭)
(原文)念永乐改元之初,①正科场选士之岁。君歌《鹿鸣》而来,②年方壮而志锐。襟怀澄秋水之清,文藻灿春葩之丽。既得俊于礼闱,③继封策于丹陛。④承九重之清问,⑤魁多士而及第。⑥荣登玉堂,⑦职惟清贵。或进讲于经筵,⑧或典司乎帝制。⑨砺班马之词锋、⑩跃曾刘之诗垒。忠诚简在帝心,
碑版传乎四裔。
惟平生之杰作,视古人其无愧。由所蕴者造乎深厚,故所发者极乎滂沛。因《二圣实录》之成,
遂陟少詹事之位。
嗟功业之未究,遽翛然长逝。
上以轸念于宸衷,
下以兴叹于朋类。寻闻恤典之加,
赠以春卿之贰。
虽年华仅在中寿,而文章足传后世。某等夙忝同朝,久怀高谊。
方讣音之遽传
适灵輀之遄至。
薄奠一觞,用表诚意。感畴昔而伤心,临江壖而陨涕。
注释:①永乐改元——1402年即建文四年六月,朱棣率“靖难之师”攻入南京,夺取了侄儿朱允炆明惠帝之宝座,次年(1403),明成祖朱棣改年号为永乐。永乐元年正是会试年份。②君歌《鹿鸣》而来——指曾学士去年乡试以考《诗经》中举。因为《诗经·小雅》中一篇叫《鹿鸣》。这是汉语修辞中以点代面的典型例子。比如说牛一头、鱼一尾,牛一头是指整只牛,整条鱼。所以《鹿鸣》就代表《诗经》。考科举的科目中有明经这一科,《诗经》是《六经》之一,此处《诗经》就代表了“明经”(明白经文要旨)。③既得俊于礼闱——在礼部主持的会试(此处指永乐元年春二月)中,中了贡士(有资格参加殿试)。得俊,考试成绩列优。④继封策于丹陛——随后参加了殿试。丹陛,宫殿下的台阶,为图吉利,涂成红色。因为试卷为防作假,答卷人的名字被封起来,因为试卷问施政方面的决策措施,故称封策。⑤九重——帝王自称为天子,居九重天之上,故九重代指帝王。⑥魁多士而及第——古代文人进入官场要经历四轮考试。第一轮乡试,在省城八月,入选成为举人。第二轮在次年春二月,在京城由礼部主持叫会试,入选叫贡士。第三轮在宫廷举行,由帝王作主考,入选的分三榜:第一榜状元、榜眼、探花,都叫进士;第二榜,称赐进士出身,几十名或百多名;第三榜称赐同进士出身,几十名至百多名,以上三榜都泛称进士。金榜题名还未进入官场,叫登科。第四轮在吏部举行,根据各人专长分配岗位,叫及第。魁多士而及第,要成绩超过很多人,才得到做官的资格。⑦荣登玉堂——光荣地进入翰林院(以文学为帝王服务的机构)。⑧或进讲于经筵——或者升为给太子讲经。筵,即席位。作为太子的老师,自然有他一个席位。⑨或典司于帝制——或者负责给帝王的诏书进行修改润色,使诏书更具文采。帝制,帝王手笔。⑩砺班马之词锋——凸现班固与司马迁的文采。班固,汉扶风安陵人,继其父班彪修成《汉书》的伟大文学家。司马迁,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史学家他因直言进谏而遭宫刑,却因此更加发愤著书,创作了名震古今中外的史学巨著《史记》,为中国人民,世界人民留下了一笔珍贵的文化遗产。跃曾刘之诗垒——超过曾巩、刘禹锡的诗笔。曾巩,宋建昌南丰人,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刘禹锡,唐代大诗人,彭城人,诗与白居易齐名。
简在帝心——古代无纸,以竹简记事,故“简”作记字解。
碑版传乎四裔——作品流传全国。碑上刻有他的文章,印书的雕版被借到别处去印刷。碑版引申为作品。
《二圣实录》——指明太祖朱元璋与明成祖朱棣的平生业绩实录。
遂陟少詹事之位——因此晋升为太子宫总管的副手,年俸二千石,位在大理寺少卿、通政使副手之下。通常作为提拔更高官位过渡性安排。
翛——同“倏”(叔shū)然,突然。
轸(诊zhěn)念——深切怀念。
恤典——对有功于国的大臣死亡朝廷给予的恩典。
春卿之贰——礼部侍郎。
高谊(义yì)——深厚的友情。
遽(巨jù)传——突然传来。
灵輀(而ér)灵车。
江壖 (ruán粤音圆)——江边(灵车由船运输,故在江边祭)。
(译文)回想永乐初改元,正是科场选士年。君以《诗经》获乡荐,如鹏抱负搏云天。
襟怀澄似三秋水,辞章春暖百花妍。会试以优来入选,继而殿试帝王前。
喜得君王垂清问,金榜题名颇领先。荣进翰林身有价,清闲高贵胜神仙。
或到东宫教太子,润色诏书帝授权。司马迁才班固笔,曾巩诗心禹锡篇。
忠诚记在帝心上,著作如云四海传。平生得意诸杰作,古人相比可齐肩。
由于根底特深厚,生花妙笔涌如泉。《二圣实录》才完稿,东宫詹事表升迁。可叹才华未尽用,突然辞世不流连。圣上深深而眷念,同僚忆旧尽凄然。之后朝廷加恤典,侍郎追赠表其贤。虽是享年仅中寿,不朽文章百世延。我们幸与同朝事,曾君厚德记心田。噩耗前时传到耳,灵车此日到江边。薄酒一怀表心意,思前想后泪涟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