署都指挥佥事张君墓志铭
(原文)君讳锴,字廷辉,姓张氏,世为凤阳临淮人。①曾大父理正,大父兴由,伯父少师、隆平侯贵,②俱追赠。奉天靖难,③推诚宣力,武臣特进荣禄大夫。少师隆平侯,妣朱氏、詹氏,俱赠太夫人。父讳毅,字仲刚,由奉天征讨功,累官至都指挥佥事,秩昭勇将军,妣王氏,封太淑人,昭勇公尝奉命镇守定州,④有招俫抚绥功。永乐八年正月九日卒于官。
是年秋七月,君以胤子袭职,时圣驾巡狩北京,⑤仁宗居东朝监国,⑥兵部官题启,敬授府军卫世袭指挥同知,⑦十一年正月十五日,管领旗手等卫官军,护送仁宗皇后梓宫至北京。是岁冬十二月十有二日,钦奉仍管原领官军回南京,十五年二月,钦赐诰命褒崇,阶怀远将军。十七年三月,管领锦衣等十卫官,跟随马都督往江西公干,本年四月回卫管事,守卫皇城四门。宣德十年钦升署都指挥佥事,仍于南京操备。
君为人慷慨,尚志节,涉猎书史,⑧而善骑射,有文武才略。逮袭职居环卫有年,小心敬慎,克称厥职。处同寅、待裨校、驭士卒,咸适厥宜。戎政备明,声誉日著,都城达官贵人莫不礼重之。宣德六年,调湖广衡州卫,持己涖政,一如府军时,恩敷威行,军民辑睦,上下交誉之。未几复回原卫,人皆不忍舍去,其德政之感人者类此。
及署都司职,专操备,方感激图报,以绍先烈。不意一疾弗起,实正统四年已未三月二十日,距所生洪武十八年乙卯八月初十日,得年五十有五。缙绅君子皆惜之。⑨是年四月二十五日,葬应天府、江宁县、朱门乡、英山村、坳岭之原。娶孙氏封淑人,⑩有贤行,子男五:长泰,侧室尤出;次洪、冲、澄、海,李出,女九,长淑全,适左军都督刘公次子昇,次淑琮,适永平卫指挥同知李广,俱宋出,余幼在室。
泰偕昇具事状来征铭。予素与君厚,谊不可辞,因历叙其家世之懿,与君历履之详,而系以铭,铭曰:
临淮之张,簪缨之裔。世笃忠贞,克承克继。
唯君挺生,器识卓异。
夙事诗书,复工武伎。
两居藩翰,大著威惠。陟署都藩,
忠勤愈励。
身虽云亡,庆则弗替。
英山之原,兹为吉地。
有封若堂,风气攸萃。勒铭于墓,永著厥美。
注释:①凤阳——朱元璋家乡原名濠州,洪武七年改名凤阳府,因其地在凤凰山之南,故名。临淮,其下辖县名。②父少师,隆平侯贵——张锴的已故父亲张贵被追封为少师(太子师),隆平侯(这是有名无实的官职)。③奉天靖难——燕王朱棣举兵反叛。初五,燕王召集将土,誓师起兵,以“清君侧”、“诛奸臣”为名,自称“奉天靖难”。“奉天”,指遵照上天命令。扫平奸臣的意思。④昭勇公——指张锴的父亲张毅。定州,河北州名。⑤时圣驾巡狩北京——此时是永乐八年,北京作为未来的帝都正在建设中,永乐十九年春节才迁都北京,此时帝都在南京,明成祖到北京故称巡狩(去打猎)。⑥仁宗——指明成祖朱棣的太子朱高炽东朝,东宫⑦指挥同知——指挥使副官⑧涉猎——广泛浏览而不钻研。⑨缙绅——详685篇注③。⑩淑人——明清制三品及宗室奉国将军之妻封淑人。簪缨——代指官宦,簪指固定官帽的头饰;缨指系定官帽的丝带。
挺生——卓然屹立。
器识——度量见识。
藩翰——地方重臣。
都藩——京都武指挥官。
身虽云亡——人虽然逝世,“云”字语助词,无义。
庆则弗替——庆泽留给后人却永存
有封若堂——建成的坟堂如殿堂一样坚固。“有”语助词,无义。
永著厥美——永远展示张公的美德。厥,其、他的。
(译文)张君名叫锴,字廷辉,世代是凤阳府临淮镇人。曾祖父张理正,祖父张兴由,伯父少师、隆平侯张贵,都得到追赠。奉天靖难的时候,张毅尽心尽力,作为武臣特别赏赐官阶为荣禄大夫、少师隆平侯,母朱氏、詹氏,都追赠为太夫人。父名叫张毅,字仲刚,由奉天征讨功绩,累官至都指挥佥事,秩昭勇将军,母王氏,封太淑人。昭勇公曾奉命镇守定州,有招延士兵抚恤百姓安定局势的功绩。永乐八年(1410)正月九日死于官职任上。
这一年秋七月,君以儿子的身份继承职务,当时圣驾巡狩北京,仁宗作为太子监国,兵部官员推荐授予府军卫世袭指挥同知,永乐十一年(1413)正月十五日,曾管领旗手等卫官军,护送仁宗皇后的棺材到北京。这年的冬天十二月十二日,敬奉仍然管原领官军回南京,永乐十五年二月,受诰命褒崇,进官阶怀远将军,永乐十七年(1419)三月,管领锦衣等十个卫的军官,跟随马都督往江西公干,本年四月回卫管事,守卫皇城四门。宣德十年(1435)钦升署都指挥佥事,仍在南京操练兵备。
君为人慷慨,讲修养,涉猎书史,而善于骑射,有文才武略,到继承职务在环卫多年,小心谨慎,尽忠职守,同事相处、对待中级将校、驾驭士卒,都恰到好处,军务严明,声誉鹊起,都城里的达官贵人无不以礼敬重他。宣德六年(1431),调任湖广的衡州卫,以身作则,如同在府军时一样,恩惠广施威令实行,军民和睦,口碑甚好。不久又回到原来的卫,人们都不忍心他离去,他造福一方的感人之处类似这样。
到掌管都司之职,负责操练兵备,为感激图报,以继承先辈伟业。想不到一病而死,实是正统四年(1439)三月二十日,距所生洪武十八年(1385)八月初十日,享年五十五岁。缙绅君子都惋惜他,这年四月二十五日,葬应天府、江宁县、朱门乡、英山村、坳岭的高地上。妻孙氏封为淑人,有贤行,子男五:长泰,侧室尤出;次洪、冲、澄、海,李出,女九,长淑全,嫁左军都督刘公次子昇,次淑琮,嫁永平卫指挥同知李广,都是宋氏生,其余年幼在家。
张泰和刘异准备履历来征求铭文。予向来与张君情义深厚,义不容辞,因历叙其家世的美德,与君履历,而附上铭,铭说:
临淮这张姓,官宦大家庭。报国见忠贞,儿孙相继承。
张君大丈夫,胆识列精英。从小爱诗书,武技练而精。
地方两参政,威德广扬名。进而大京官,勤政受嘉评。
人生谁不死,庆泽永家声。英山坳岭上,宝地坟建成。
坟堂大坚固,风水聚佳城。碑石铭伟迹,千古以垂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