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汉阳府学训导李文晖序
(原文)在宋之季,吾邑乡先生李用以纯正之学教授乡里,①累荐不起,于是朝廷特赐竹隐之号,以旌其高。厥子梅外先生亦由科第仕至大监,②清谨自守,益振家声。自后以文学兴者,接武联踵,③尚论吾邑衣冠文物之盛,④未之或先也。⑤
竹隐四世孙文晖,纯乎儒者,永乐庚子以明经中春闱副榜,⑥授汉阳府儒学教授。适予之官四川,⑦邂逅南京,⑧吾邑士友咸欲予言以相其行。
洪惟圣朝建学立师,教育贤才,以图至治,于师儒之职,尤慎其选,非科目之士、璧水名流不预,⑨岂非重其人,故重其选欤。异时教育有成,则膺不次之擢,⑩视有司以资格进者不侔矣。予尝得文晖所作,观之飘逸如龙驹,奋迅有并驱八骏,
一日千里之态,振珂顿辔未见其止,
其志可谓锐矣。一旦典教大郡,未为不遇,将见德业之崇,所就不可量。
他日道明德立,闳中肆外,
声华益彰,
荣跻显要,以光大竹隐之门者,岂不自兹始乎。文晖行矣,予日望矣。
注释:①乡先生——老年辞官居乡德高望重的人。李用——(生卒年末详),字叔大,号竹隐,东莞篁村白马乡人。东莞三贤祠三贤人之一。李用最初从事于科举制度所应考的经义研究,自读了周敦颐、程颢、程颐诸人的著作后,便弃科举,而专心攻读理学,闭门读书近三十年,深得理学精髓,许多人拜他为师。李用著有《论语解》,李昻英将该书献给朝廷,皇帝下诏授李用为校书郎。他不接受所封的职位而归。后又升他为承务郎,以表扬他的清高。把他所著的《论语解》印刷发行全国。理宗皇帝特手书“竹隐精舍”的匾额赐给他,他便以此匾为名建屋隐居。南宋咸淳年间,提刑官刘叔子请人给李用绘像,挂于县学中。李用虽处于贫困境地,但仍以守道为乐,无所求于世。德祐二年(1276),元兵入据广东,李用使其女婿熊飞起兵勤王,因众寡悬殊,熊飞战死于韶州。是年十一月,李用只身东渡日本,讲授中国的诗书,日本人尊称他为夫子。他81岁时逝世,日本人“以鼓吹一部,送丧返里”。此后莞人送丧,皆用日本鼓吹,号“过洋乐”。厥子,其子,他的儿子。梅外先生,李用有三子,长子李春叟,字子先,号梅外;详见1472篇正文。②大监——官名。汉时,乌孙贵官有大监二人,位次于相、大禄、左右大将、侯、大将、都尉之下。见《汉书·西域传下》。③接武联踵——先后不断。武,步伐;踵,脚后跟。④尚论——追论,尚同“上”。衣冠,士大夫的穿戴,冠,官帽。文物,具有历史价值或艺术价值的古代遗物。⑤未之或先也——未见得有超过他的。⑥春闱副榜——明清两代每三年在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因在春季举行,故又称春闱。考试由礼部主持,皇帝任命正、副总裁,各省的举人及国子监监生皆可应考,录取三百名为贡士,第一名叫会元。皇帝在殿廷上,对会试录取的贡士亲自策问,以定甲第。实际上皇帝有时委派大臣主管殿试,并不亲自策问。录取分为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第一名称状元(鼎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的称号;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的称号。二、三甲第一名皆称传胪,一、二、三甲统称进士。⑦之官——上任。⑧邂(音蟹)逅(音后)——不约而遇。⑨璧水——指太学。即国子监(音鉴),周围有泮池,故称璧水。⑩不次之擢——不依次序的提拔,指越级晋升。不侔——不可等同而论。
奋迅——精神振奋,行动迅速。(
振珂顿辔(配pèi粤音秘)——马笼头上的装饰品,辔,马笼头与缰绳。振珂顿辔,指勒马的动作。
道明德立——道明是指传经解惑的效果,学生明白了经典的内涵;德立,指因修养人格变得高尚,即仁义道德成为行动的主宰。“三十而立”,立的就是德,“四十而不惑,”指的就是吃透了经典。
闳(宏hóng)中肆外——这句指李文晖本人在朝中朝外将经典的精神充分在他的言行中体现出来。
声华——声誉与光华,光华指的著作发出的道德光辉。
(译文)在宋朝末年,我县的乡先生李用以正宗的理学教授乡里的人,屡次受到推荐而不想出来做官,于是皇帝特别赐给他“竹隐精舍”的御匾,用来表彰他的高洁。他的儿子梅外先生也是由科举出身,走上仕途,官至大监,以清廉谨慎自律,更加光大了家声。自他以后以文学而兴旺的人,先后不断,追论我县文化积淀的深厚,未见得有谁超得过他家。
竹隐李用第四代孙李文晖,是正宗的儒家学子,永乐庚子(1420年)年春以明经考中进士副榜,授予汉阳府儒学教授。适逢我准备到四川赴任,与李文晖在南京不期而遇,我县的友好人士都想我写篇序言壮他的行程。
伟大的明皇朝建学校、立师表,教育贤才,希望达到鼎盛的传统,对于儒学老师的任命,尤其注重选拔,非科举出身的人士、太学名流都不准参与,岂不是重视教师这种人,所以尤其注重人材的选拔吗?他日教育有成,获得破格的提升,比起有关部门以资格进升不可等同而论。我曾得到李文晖的作品,观看它有如龙驹一般飘逸,奋进迅速如同驾驶八匹骏马一般,有一日千里的态势,想制止而不会停止,他的进取精神够犀利了。一旦领导大郡的教育,不能说是没有际遇,即将见到德业的崇高,所取得的成功不可限量。
他日为国输送良材,而自身又在朝中朝外充分大展拳脚,名望更高,荣获显著的地位,以光大竹隐李用之门的人,岂不是从现在开始吗,李文晖起程了,我每日都盼望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