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氏家乘》序

1187 《简氏家乘》序

(原文)简氏望于范阳,晋大夫狐鞠居,食采续邑,谥简伯,因以爵为氏。

宝邑之简,其先山东济南人,有讳朴字德纯者仕宋,为南安通判,阶朝请郎,妣李封郡君。其占籍宝安者,则自富春先生讳季者始,今已七传,子孙日盛,咸能敦礼嗜学,其仕于故元者,往往有人。今曰从政者,以所修谱系请为之序。

余闻谱谍者所以宣昭祖德,垂范后嗣,乃纪实之书。然世之无知者,或旁引曲援以同姓之烜赫者以夸耀于人,徒为识者之讥耳。简氏之谱,所纪皆实事,今从政不惟能保藏之,复能重修之,岂徒欲后人知所自而已,盖使之而思夫继承之道,贤于人远矣。

且闻其先世能积善以遗后人,将见庆泽源源而来,庸有既乎。因其请,遂著其得姓氏之始,庶后人有足征焉,是为序。

注释:①望于范阳——望,指郡望,一郡中显赫的姓氏。范阳,是中国古代的地名和行政区划名。范阳在历史上所辖区域多有变动,约在今北京市和河北省保定市北部。从唐大历四年(769年)起,所谓“范阳”则仅限于涿州范阳县,为涿州治所,在今河北省涿州市。广义上的范阳有时和幽州通用。②晋大夫狐鞠居——出自姬姓。以谥号为姓。春秋时,晋国有大夫狐鞫居,他的祖先是唐叔虞(周武王之子)的支裔,因曾经居住在犬戎部落,所以姓狐。狐鞫居的封邑在续,死后谥为续简子,世称续简。③宝邑——指宝安县,东莞在唐朝之前属宝安县。陈琏此处用古称。④南安——历史悠久,人杰地灵。三国东吴永安三年(公元260年)建县,名“福建省东安县”,后改为南安县。通判——官名。在知府下掌管粮运、家田、水利和诉讼等事项。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等州府公事,须通判连署方能生效,并有监察官吏之权,号称“监州”。明、清各府置通判,分掌粮运、水利、屯田、牧马、江海防务等事。⑤朝请郎——文散官名,初为隋置散官,唐贞观中列入文散官,宋因之,北宋前期文散官二十九阶之第十八阶,正七品上,(《宋代官制辞典》。)⑥郡君——汉武帝尊其外祖母臧儿为平原君。平原是当时郡名,为封郡君之始。唐内命妇一品母为正四品郡君。⑦讳——(惠huì粤音伟莞音伟、肺),古时称已故的尊长的名字。⑧故元——陈琏是明朝人,故称已成为历史的元朝为故元。⑨盖——承接上文,申述理由或原因。⑩庸有既乎——庸,难道、有既乎,有完了的时候吗。也就是说,永远不会有尽头的。

(译文)简姓有声望于范阳地区,春秋时晋国大夫狐鞠居,他的封地称为续邑,死后封为续简伯,因此以封号作为姓氏。

宝安县的简姓,他的祖先是山东济南人,有叫简朴字德纯的人在宋朝做官,是福建省南安县的通判,官阶是朝请郎,简朴死后,妻李氏受封为郡君。而落籍在宝安县的人,那是从富春先生叫简季的人开始,到如今已经七代,子孙日渐兴盛,都能够尊崇礼教爱好学习,他在元朝做官的,往往有人。简氏今有名叫从政的人,用他所修辑的家谱系统请我作序言。

我知道族谱所以宣示祖宗的品德,垂示范例给后代人,那是纪实的书籍。但世间无知的人,乱将同姓显赫的人来夸耀于人前,徒劳地被有知识的人讥笑罢了。简氏的宗谱,所记载的都是实事,如今简从政不但能够保护收藏族谱,又能够重新修辑族谱,岂会只是想后人知道来自何处而已,那是使后人思想继承祖先的道德,优秀过人多多了。

而且听说他的先祖能够积德行善用来遗留给后人,将可以见到福泽源源而来,哪里有尽头呢。因为他的请求,因此叙述他得到姓氏的来由,那么后人就足以考证呀,于是作为序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