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淑人袁氏墓志铭①
(原文)淑人袁氏,世为宝安温塘人,②曾大父存心,大父子琦,父克仁,母何氏。袁故诗礼家,淑人幼承姆训,③慧淑有仪。年十六归于我,④事舅姑能孝,处妯娌和睦,⑤教子女有法,待僮仆严而有恩。
洪武庚午,⑥予膺乡荐入太学,岁壬申,⑦授桂林儒学教授,始与之偕行,九载考满,过家留之,⑧奉亲抚育子女,及升教国子,出知颍川,调守滁阳,至永乐癸未,⑨始迎之来,凡七载复回家,⑩以毕子女婚娶。
后予升四川按察使,不二载召回,改通政使掌国子监事,俱弗获与偕。不幸先尊大夫、先母太淑人相继寿终,淑人为冡妇,独任家政,躬勤劳、守俭约、供宾祭之礼,未尝有违。至是男有立、女有归,家事亦整整有条理,予历官有年,素以贫称,
淑人能安之。
宣德七年,予蒙恩赐诰,淑人亦受封,尚期偕老百年,以终禄养。岂意遽舍予而逝乎,
呜呼,痛哉。洪武癸丑十一月初八日,
其生之辰,宣德乙卯三月二十二,
其卒之日,寿六十有三。
丈夫子二:长鼎,娶张氏;次鼎,娶黄氏,不幸先丧。女四:王胜、钟裕、何秉良、王伟,皆婿也。孙男二:亚宣、重庆,女孙三。卜于正统元年三月二十日,
葬竹溪山之原辛向,
铭曰:
生膺显封,未为不逢。有子有孙,以寿而终。
竹溪之原,是为玄室。勒铭贞石,用昭淑德。
注释:①淑人——明清三品官及奉国将军妻封淑人。袁氏是陈琏结发妻子。此文可作《陈琏自传》读,史实特具权威性。②宝安——东莞的古称,陈琏好古,常以古称代今名。③姆训——古代大户人家请女师教导未出嫁少女以各种封建道德。④年十六归于我——袁氏生于洪武癸丑;洪武六年(1373),陈琏生于洪武三年庚戌(属狗)(1370),比淑人大三岁。从“年十六归于我”推算出陈琏十九岁结婚。⑤妯(轴zhóu粤音熟)娌(里1ǐ)——兄弟妻之间的合称。⑥洪武庚午——洪武二十三年(1390)⑦岁壬申——洪武二十五年(1392)。⑧九载考满,过家留之——即1401年,建文三年。过家留之,把二男四女和淑人留在厚街桥头。⑨永乐癸未——永乐元年(1403)据《陈琏传》:“永乐元年……出知许州。”又“三年,改知滁州。”根据陈琏大量诗文《陈琏传》这段记录无误。而陈琏在这段行文中将淑人迎来是在知滁州期间。即是在永乐三年后的事。但与此文“至永乐癸未始迎之来”自相矛盾,“癸未”当是“乙酉”(1412)之误,陈琏记忆有误。⑩凡七载复回家——淑人自永乐三年至永乐十年(1412)居滁。陈琏时年42岁,淑人39岁。先尊大人——陈琏称已故的父亲,永乐十七年(1419)逝世。母亲在宣德二年(1427)逝世。
素以贫称——陈琏逝世后,滁州、广州、东莞建三贤祠,与当地另两位贤人共受民众祭拜,由此知他廉洁奉公。
宣德七年——(1437)。
遽(巨jù)——仓促,突然。
洪武癸丑——洪武六年(1373)。宣德乙卯——宣德十年(1435)。
不幸先丧——陈琏次子陈鼐先死在母亲之前,双亲情何以堪。
正统元年——1436年。
竹溪山——今叫大岭山。
玄室——坟墓。
(译文)淑人袁氏,世代是东莞温塘人,曾祖父袁存心,祖父袁子琦,父亲袁克仁,母亲姓何。袁是旧时的诗礼之家,淑人幼年接受女师的教海,聪慧善良、举止端庄。十六岁时嫁给我,服事公婆能孝敬,妯娌相处和睦,教育子女有办法,对待僮仆严肃而有恩。
洪武庚午(1390)年,我在省城中举进入太学,洪武二十五年壬申(1392)年,被授予桂林儒学教授,开始与她夫妇相随,九年考察期满,回家留下她,侍奉双亲抚育子女,到升教国子监,出任颍川,调任滁阳太守,到永乐癸未(1403)年才迎接她到来,过了七年又遣送她回家,以完成子女的婚姻嫁娶。
后来我升任四川按察使,不够两年被召回南京,改任通政使掌管国子监的事务,都未获得与她一起。不幸先父嘉议大夫、先母太淑人相继寿终,淑人作为嫡长子之妻,独自担任家政,勤劳节俭,提供宾客祭祀之礼,未尝有不妥,至此男婚女嫁,家事亦整整有条,我作官多年,向来以贫著称,淑人都毫不介意。
宣德七年(1432),我蒙恩赏赐诰命,淑人亦受封,还期望与她百年随唱,享福到老。岂料突然舍我而死去呢,哎,心好痛啊。洪武癸丑(1373)年十一月初八日,她出生的时辰,宣德十年(1435)年三月二十二,她死的日子,寿龄六十三岁。
长大成人的儿子两个:长子陈鼎,娶张氏;次子陈鼐,娶黄氏,不幸先丧,女儿四人:王胜、钟裕、何秉良、王伟,都是女婿呀,男孙二人:陈亚宣、陈重庆,女孙三个。选定于正统元年(1436)三月二十日,葬在大岭山的高地辛向,铭说:
在生之年受显封,荣华富贵此时逢。
有子有孙还有福,皇恩浩荡寿而终。
大岭山头风水好,坟边翠竹郁葱葱。碑石刻铭垂百世,表明美德誉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