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记

后记

陈发枝

琴轩公是明初五朝贤达,任职官场五十年,足迹大半个中国,写下了华美宏博的《琴轩集》(三十卷本)。注释《琴轩集》要求字字明出处,句句说来历,真是谈何容易!但使命所在,不得不苦苦求索,五、六年间经历多少个不眠之夜,即使如此,也未能尽如所愿。

要注释文言文,首先要过古文文法这一关。比如载歌载舞的“载”字,在古文中属语助词,犹如烹调加些调味料,使菜肴更有滋味。如下车伊始的“伊”字,亦是语助词。再有稍为费解的如“惟时日载阳”,“惟”字是发语词,放在一句话的开始。时,这时候:日,指日光:载,此处解作开始:阳解作温暖。串译为:这时的阳光让人开始感到暖融融的(说的是春阳)。又如第965篇《读书室后记》“夫君子之读书,岂苟焉而已哉,固将有诸已焉耳。”夫,放在句首,表示发议论。在译文中可以不译这个“夫”字:君子之读书,译为:君子之所以读书。“岂苟焉而已哉“,“焉”字作为语气助词,“哉”字语气助词,表示感叹,此句译为:岂能随便了事的呢!“固将有诸已焉耳,”“将”字语助词,无义。“诸”等于“之于”:“已”,表示动作完成。“焉”,同然,耳,表语气。串译为:肯定在其中有所感悟吧。第二道关:引经据典关。特别是有名无姓,又不常见的人名最考人,例如第520篇《送灵川知县杨彦考满》:

文采风流杨令尹,一官政满上京畿。栽花岁久成花县,制锦功完又锦衣。

伯起家声谁得似,大年才业世应稀。莫言倾盖论交晚,何事临流更忍违。

此诗頚联出现“伯起”,“大年”,都是有名无姓,到处寻找,反反复复才得知。原来伯起姓魏名收,字伯起:大年姓杨名亿,字大年。俱见520篇注④。又如第8篇《皆山轩赋》中:“昔晋东征,弭节其地。琅琊之名,遂闻于世。爰有李唐,文物斯备。赞皇庶子。后先继至。山水益佳,台榭崇丽。溪著孤独之文,泉表阳冰之字。”将前八句译成白话是:以前西晋的琅琊王司马睿东征驻扎在此地,琅琊山的名字,就闻名于世。到了李唐,各种风云人物纷纷涌现。来自河北赞皇县的,与庶子身份的两位大人,一后一先,在这里登场。到底这两位大人是谁呢?后来想到唯一的办法在唐朝作滁州剌史的名册里找赞皇县人与庶子出身的人。皇天不负有心人,终于找到了李德裕与李幼卿两人。李德裕(787-849),唐赵郡(今河北赞皇县人)。父李吉甫为宰相,以荫补校书郎,曾作滁州刺史。武宗时,自淮南节度使入相。李幼卿,其父为唐太子,而他庶出,故称庶子。建琅琊寺时,寺前地基填山谷而成,寺后凿山,凿出一孔山泉。由于地势低,故在此开了一口开,井被后人命名庶子泉。李阳冰作《庶子泉铭》,并由他书丹。故下文有“溪著孤独之文,泉表阳冰之字”。李阳冰是李白的从叔,在安徽当涂作县令,李白晚年依靠从叔生活。现在该解开“溪著孤独之文”的真正内涵了。西晋八王之乱时,琅琊王司马睿被迫逃到滁州西南摩拖山以西这座山(后来叫瑯琊山)来避难。从宋代诗人盛度游瑯琊寺的诗中,透露出“溪著孤独之文”的端霓。诗说:“深藏西竹寺,寒拥北谯城。石字赞皇古,泉流庶子清”。“石字赞皇古”,说在琅琊寺山谷的岩壁上,有李德裕以魏碑体写了一篇“琅琊王弭节记”。所以“孤独之文”指的是“琅琊王弭节记”。三十卷本《琴轩集》中,有关古地名,古人名,古典等例子很多,恕不尽举。

雄关万道,迎刃而上。例444篇:试院夜坐偶成柬同考诸公(第二首):北京开贡院,近在辟雍西。夜坐崇文阁,时分淡墨题。嫩涼生白紵,暖焰照青藜。喜遇承平世,文光映璧奎。

这首诗难在颔联:“夜坐崇文阁,时分淡墨题”。上联易解,崇文阁是北京贡院中的一座标志性建筑,气魄雄伟,壮观,建于汉朝。夜坐崇文阁就是一群同考官在主考官领导下,在秋闱北京顺天府乡试开考前夕,在崇文阁中静坐,等待主考官的安排。“时分淡墨题”,这联难就难在“淡墨题”这三个字。百度与《辞源》都帮不上忙。要解开这道难题必须有画国画的知识,又要懂得八股文的结构,还要加上缘份才能破译得了这道难题。古时候没有铅笔,画国画之前用浅浅墨迹来起稿。看过《说岳全传》的人应该知道,周侗在教岳飞与一群小伙伴写文章,先训练学生写“破题”。破题是八股文中八个分段的第一段,是全篇文章的纲领,犹如画画前用淡墨打的草稿,这就是淡墨题的含义。“时分淡墨题”就解作:这时候由主考官安排各同考官在各个考试科目中写其中一个科目的破题。而主考官写程文(按八股文的程式写出来作为下届举子参考的范文)。所以,古时的考试,未考学生先考试官,没有真才实学,多半出丑。

又如第912首诗:题徽宗《img觜》:

艮岳秋高日色晴,缕金盘上飲清泠。

待看二月春光动,去共朝阳彩凤鸣。

要弄清“去共朝阳彩凤鸣”为何义。必须解开“徽宗img觜”是什么意思。徽宗,当然就是北宋的宋徽宗。他诗、书、画俱臻上乘,但由于不务正业,没有当好皇帝这个本份,最后致“靖康之耻”——两父子被金人掳去五国城,落到以泪洗面的悲惨下场。陈琏这篇作品就是为宋徽宗所画的《img觜》题了这首七绝。要弄懂这首七绝的关键是解开《img觜》是什么意思。查《康熙字典》,img,同“蜡”。img觜,无义。陈琏这个诗题分明有所指的,绝对不可能无义。苍颉造字按六书:即象形、象事、象意、象声等六个方法。“img觜”这个词,这个“img”字显然是个象声字,左边表示此物为虫类,发音如“葛”,显然就是个“蛤”字,即青蛙。再看“待看二月春光动,去共朝阳彩凤鸣,”二月惊蛰春雷响,青蛙从冬眠中醒过来,因此去东山(朝阳指东山)与彩凤一齐大合唱。蛤觜(咀)与艮岳有何联系?1939年版《辞源》中刊明了艮岳的前世今生。原来宋徽宗未豋帝位之前子息单薄,问计于道士。道士卜了一卦,是艮卦,即八卦中的东北向,道士引导宋徽宗到开封城中东北向勘踏地形,指着一座土山问当地人。当地人道:叫蛤咀,因为某年黄河决堤,这座山在洪水中露出一个尖角,形如蛤咀,故名。道士道:“蛤蛙儿孙满塘”(谐音堂),是好兆头。将蛤咀堆成一座大山,一定会儿孙满堂。”后来这座大山命名为艮岳。必须指出,“缕金盘上”的“缕”字为“镂”(音漏)字之讹。镂金,是一种工艺,在盘外雕空成各种图案,但盘不会漏水,显然这金盘上铸有一只金蛙,它给宋徽宗带来儿孙满堂。

又如第875首诗:《马图》:

九逵驰道惯腾骧,牧向郊原暂脱缰。

新水溶溶春草碧,风光宛似华山阳。

这首诗写得十分含蓄,尤其“华山阳”这三个字最考人的智慧。陈琏在这首诗中采用“高视点”绘画技法,把横亘在陕西西南的秦陇山脉与华山都写入诗中。秦陇山脉就是终南山。在“高视点”看来,终南山就在华山之南。陈琏这首诗的主题是歌颂太平盛世,刀枪入库,马放南山(即终南山),婉转地歌颂永乐帝为周武王,可谓不露形迹。

又如第526首诗:七星岩

六丁何年开翠岑,穹窿石室高千寻。烟生丹灶火常在,花落碧桃春又深。

倚岩怀古成浩叹,扫壁题诗还自吟。日华月华去己远,玉笛谁能传妙音。

《明诗选》中收陈琏诗三首,风格各异。此诗以天马行空的写作风格被张其淦誉为“泽古甚深“。此诗最奇特之处:结联中“日华月华去己远”这上联藏有一条谜语。这谜语说深不深,说浅不浅。谜底是舜帝的名字:重华。日华加上月华,可不就是“重华”吗?结联译为:舜帝已远远地离开人世了,人间谁能继续传承他的爱民之心呢(旧传舜帝弹五弦之琴,造南风之诗。诗中有:“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等句)。必须指出,结句是全诗的点睛之笔,前头六句是画龙,点了睛这条龙才能破壁升天。

在注释《琴轩集》的五年多的时间里,遇到无数的难题,大都不敢惊动杨老师,而自己想办法。只有反复解决不了时才请教杨老师。比如“番易”,我们查来查去,都不知所云。

“番易”不可能是“番禺”的笔误,因为“番易”全书出现过好几次,后来请教杨老师,他指出“番易”原版是番昜(同阳),即是鄱阳,江西一个县名,鄱阳湖现在写成“波阳湖”这样的例子很多。例如第822首:双目如流电,轻蹄惯苶云。圉人勤拂拭,恐污五花文。这首诗只有一个“苶”字无法破解,查所有辞典、字典,都作盛开的花朵解,代入句子中解不通,最后请教杨老师,杨老师反复思考,他找到了原因,又是与“番易”一例相同,属于版本错误。原来这个“苶”字不是草花头,而是“籋”,此字通(躡-音涅),解作踩,这就对了,代入句中则是“轻蹄惯踩云”。

在注释《琴轩集》中,我们遇到了无数次的版本错误。例如第277篇:《华山歌》,其中有:“复闻希夷公,高卧白石床。紫泥丹诏征不起,幽梦直要追羲黄。”“羲黄”指伏羲与黄帝,解不通。从上文文义得知,“羲黄”应是“羲皇”,即羲皇上人,远古之人。晋陶渊明《与子俨等疏》:“常言五六月中,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例子太多,恕不尽列。

我们能完成《琴轩集注释》从杨老师处受益良多。还有侨居香港乡亲方寿生先生对全书认真的校对,细加指正并补充材料,为此书增色不小。他博通经史,文才了得,记忆力特强。顺德何裕亮先生对此书前半部提出许多宝贵意见。邓显宗先生在我师从杨老师之前,就赠我1939年版的《辞源》。陈希先生在组织人力校对,并成功邀请二位声望与才华兼备的高人方寿生先生与穆肃先生写《读后感·代序》弥补杨宝霖老师年事已高,贵体不适无法写序的遗憾。陈希先生又发挥在摄影方面特长,书中影像插页都是由他制作。谢培仔先生、祁凯俊先在成书过程中也给予很大的帮助。

亲友、同学在经济上、物质、精神上的很大的支持和帮助,都在此致谢!最后指出,我与冯锡祺五年合作,三易其稿,好比一双筷子,甘苦共尝,配合默契。如今《琴轩集注释》出版了,就是彼此合作的丰硕回报。

《琴轩集注释》破天荒走进平民百姓家,犹如让万千民众拥有一个常刷常有的“长城卡“,可以尽情地品尝中华文化的光辉灿烂、博大精深。它不仅让人感到眼前光芒万丈,还潜移默化地会让你站得更高,看得更远,胸怀广阔,兼爱天下,情操更高尚。一粒种子,可以演化出一片森林;一本好书,可以移风易俗,甚至使一个民族变得更优秀,更强大。《琴轩集》就是这样的一本好书,它无量的价值将与日月齐光,天地共存。

2016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