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陈缑山事记》后
(原文)右缑山《陈文忠公事记》,①乃其季子伯庄所编也。诸孙原礼间出示余,②读之再,因叹曰:天下之义,莫大于君臣,其所以胶固而不可解者,是皆生于人心之本然,非有待于外。然而全躯保妻子、以后其君者,往往接迹当世,③是盖不知中心之所固有也。④有能毅然逆折克渠,⑤尽心报国,知有君父,而不知有其身,岂不谓之烈丈夫哉。
当元世祖时,⑥奸臣卢世荣以掊克聚敛,⑦骤升中书,专擅省权纵横自恣,⑧声焰赫然动天下,自御史中丞崔彧劾之获罪后,⑨而左司郎中周寅,⑩以论世荣不合,世荣复诬以死罪,由是廷臣钳口结舌,莫敢再言之。公时为监察御史,奋不顾身,极论其奸恶,世祖感悟,世荣伏诛,天下称快。此非读书明理、深知君臣之义者乎。
自为参谋、为牧守、为执法、为侍从后,
与议中书政事,及平生著述,俱足垂世范俗,而劾世荣一事,尤所谓光明特绝者也,
余特表之。公讳祐、
字履祥,元史有传。
注释:①右缑山——右,右边的文章。古时排版从上到下,由右而左书写。陈琏这篇“跋”,放在全文后,故一落笔就写“右”。缑山,其实是河南缑县,县内有缑氏山,因此而得名。陈文忠,“文忠”是他死后的谥号,生前叫陈祐,字履祥,河南缑县人。他是轰轰烈烈的一条好汉,故有《陈缑山事记》。②诸孙——诸通“之”,之孙,他的孙,即陈祐的孙。间,最近。③接迹当世——足迹遍布当世,形容多到不得了。④是——这样的情况;盖,古文承上接下的连词。⑤逆折克渠——当面挫败而压倒贼头,渠,贼头。指卢世荣。⑥元世祖——忽必烈,公元1271-1294年在位。⑦卢世荣——名懋,字世荣,以字行。大名人。阿合马专政期间,世荣以贿赂进用,为江西榷茶运使,后以罪废。阿合马死后,元廷之臣讳言财利事,均不能符合世祖的财政需求。于是,总制院使桑哥“荐卢世荣有才术,谓能救钞法,增课额,上可裕国,下不损民”。世荣居中书(省)才数日,恃委任之专,肆无忌惮,视丞相犹虚位也。”大臣有人与卢世荣意见稍不合,即被诬“废格诏旨”,旋即被杀。如此一来,“朝中凛凛”,丞相安童等人见卢世荣作为一个汉人,如此擅权越职,非常不满。而且,“经济改革”实施数月,安童等人发现根本不起效应,怕日后对自己有所拖累,就派御史上章弹劾卢世荣。掊(杯bēi粤音刨)克,聚敛,搜刮民财。⑧专擅——独揽;省权,元朝中书省兼管尚书省的职权,有左右丞,参知政事等官。⑨御史中丞——御史大夫其位仅次于丞相,御史中丞是御史大夫的副手。⑩左司郎中——隋代于尚书都省设左右郎一人,掌管都省的职务。唐宋沿袭,各置郎中、员外郎,掌副左右丞,分别处理都省事。元并尚书省于中书省,中统元年置左右司。鉴察御史——详303篇注①。
参谋——兵马元帅手下属员,参与军政。牧守,太守。
执法——指监察御史之类的法官
光明特绝——光明磊落,一尘不染。
讳(惠huì粤音伟、莞音伟、肺)——已逝世尊者之名。
(译文)前文缑山的《陈文忠公事记》,那是他幼子陈伯庄记录的。他的孙子陈原礼最近拿给我看,再三读它,因此叹说:天下大义,莫大于君臣之义。他所以牢记而不动摇,那都是出自人心的本性使它这样,并非有待外来的因素,但是保存身躯妻子,而将君臣大义放在后面,往往比比皆是。那是因为不知道心中所固有的君臣大义呀,有能够毅然当面挫败贼头,尽心报国,只知有君父,而不知有自身,岂不是所说的大丈夫吗。
在元世祖的时候,奸臣卢世荣以苛税聚敛民财,骤然升任中书,独揽专权为所欲为,声焰赫然震动天下,自从御史中丞崔彧弹劾他获罪后,而左司郎中周寅,以议论卢世荣不合时宜,世荣又诬陷他成死罪,由此朝廷大臣钳口结舌,不敢再议论他。陈公当时是监察御史,奋不顾身,极力论说他的奸恶,世祖感悟,世荣伏诛,天下称快,这不就是读书明理、深知君臣之义的人吗。
陈文忠公自此作为参谋。作为太守、作为执法、作为侍从之后,与参议内阁中书的政事,以及他的著作,都足以垂范世俗,而弹劾卢世荣这一件事,尤其是光明磊落、一尘不染,我特别表扬他。陈公名祐、字履祥。《元史》有他的传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