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讷轩解

1262 自讷轩解

(原文)霍丘吕君宗说,以自讷名轩,客有疑之者,而质于陈子曰:“昔张仪苏秦,以纵横术于六国,而孟轲氏亦以仁义说时君,由是言之,士生于斯世,曷尝以讷自容乎。君生簪缨家,学圣人之道,博闻辩智,才略出群,方今圣人在位,群龙满朝,曾不能画一奇、出一策,上说人主,下谈公卿,顾乃埋头经籍,养素衡门,默默幽幽,坐阅年岁,以顽处心,以讷自号,岂非所谓倒行而逆施者耶。

陈子曰:君之名轩,未必为过,子之言未必为是也。爰自周纲解纽,列国分争,圣贤不作,处士横议,上下相师成风,img其习已胶不可解,故仪秦辈得以摇吻鼓舌,img骋其私谋,售其诈术,身虽尊荣,祸不旋踵至。img所谓有道之士,如吾孟子者,忧当世之人知利而不知仁义,故汲汲以仁义说乎时君,img今日之齐,img明日之梁,又明日之滕、之宋、之薛,栖栖遑遑,img有所不惮然,或者尚以其有辩士之风,img要其归之以正,是以无讥焉。

今大明丽空,无幽不烛,img皇度清明,img群阴消伏,img教化兴行,廉耻日盛,一有突梯诡俗者,img咸得指斥之,向使仪秦生此时,img则不得以智谋显,孟子遇今日岂有“予岂好辩”之语耶,且予闻“时不可讷,夫安得而讷;img时不可不讷,夫安得而不讷。”辩与讷,亦惟厥时而已。

吕君学圣贤之道者,岂违厥时哉。昔绛侯名讷而功愈彰,img左思称诎而文愈丽,img讷乎,讷乎,讷者乎。各谢而去,遂书此为自讷轩解。

注释:①霍丘——安徽县名。②自讷(呐nà)——自我安于不善谈论的现状。③质——请教。陈子,陈琏指自己。④张仪——(?-前309),魏国大梁(今河南开封)人,魏国贵族后裔,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和谋略家。以合纵之计游说六国臣服秦惠王,相传都是鬼谷子之弟子。苏秦——(前?-前317),字季子,战国时期的洛阳(周王室直属)人,是与张仪齐名的纵横家。以连横之计游说六国共同抗秦,称六国大封相。⑤曷(何hé粤音喝)——何时,曷尝,何曾。⑥簪缨——簪,将发髻与礼帽穿在一起之头饰;缨,系住官帽的丝带;簪缨,借指官宦。⑦方今——如今。⑧顾乃——反而。⑨养素——保存本性。衡门,将木棍横架在门口代表大门,代指简陋之家。养素衡门,串译为养性寒门。⑩爰(援yuán)——放在句首,古文语助词,无义。周纲,维系周朝之法制;解纽,大绳一股股散开,比喻解体。周纲解纽,串译为:周朝灭亡。img相师——互相学习。img摇吻鼓舌——形容卖弄辩词。img旋踵(肿zhǒng)——将脚后跟转动一下,形容迅速。img汲汲——恳切貌。(img今日之齐——之,往。img栖栖遑遑——不停奔走(此处指孟子)。img尚——尊重。img烛——作动词用,解作照耀。img皇度——皇法。清明,官民守法,社会安定。img群阴消伏——清除阴暗面。img突梯诡俗——突梯,没有墙角,引申为圆滑,滑头;诡俗,苟同流俗,与坏势力同流合污。img向使——假如。img夫(音扶)——放在句中,虚用,无义。img绛侯——汉朝,周勃从高祖定天下,赐爵列侯,剖符世世勿绝。食绛八千一百八十户,号绛侯。img左思——(约250-305)字太冲,齐国临淄(今山东淄博)人。西晋著名文学家,其《三都赋》颇被当时称颂,造成“洛阳纸贵”。

(译文)安徽霍丘县的吕宗说,以自讷作为轩的名字,客中有疑问的人,向陈琏请教说:“昔日张仪苏秦,以纵横术游说六国,而孟轲亦以仁义道德向当时的帝王进言,由此说来,文人生于这个世道,何曾以自讷来标榜呢。吕君生在官宦之家,学习圣人的学说,博学擅辩,才智超群,如今圣人在位,名宦满朝,而自己不能筹划一奇谋、拿出一个计策,上劝人主,下对公卿,反而埋头经籍,修性寒门,默然避世,打发时光,铁石心肠,以讷自称,岂不是倒行逆施的人吗。”

陈琏说:吕君轩名,未必为过,你讲的话未必就对的呀。自从周朝纲纪解体,列国分争,圣贤无能为力,在野的人颇多议论,上下仿效成风,这种习气已成胶着状态不可化解,所以张仪苏秦之流得以卖弄辩词,实施他的私谋,兜售他的诈术,身体虽然尊荣,祸害不久就到了。所谓有道的人士,如我孟子这样的人,忧虑天下的人只知利而不知道仁义,所以急切地以仁义规劝帝王啊。今日到齐国,明日到梁国,又明日到滕国、到宋国、到薛国,奔波劳碌全不怕难,或者尊重纵横家们有雄辩之士的风采,要他们归于正途,因此并无谴责他们。

今日我大明皇朝丽日晴空,没有幽暗的地方光明照不到,法治太平,阴暗面消除,教化兴盛流行,讲廉耻逐渐兴盛,一有滑头欺诈的人,都受到批评,假使张仪苏秦生于此时,就不能够以智谋显贵,孟子遇到今日岂会有“我哪是好辩”的语言呢,而且我听说时势不可以沉默,怎能够木讷;时世不可以不沉默,又怎能够不木讷;雄辩与沉默,亦只有看时势而已,

吕君是学圣贤之道的人,岂会违背时世呢。昔日周勃有名木讷而功名愈加显赫,左思嘴笨而文章愈加亮丽,木讷,木讷,他们是木讷的人吗。各人说声“多谢”后散去。于是写这篇序文作为自讷轩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