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轩李处士墓表
(原文)永乐丙午正月二日,①西轩处士卒,其孤浩祖奉襄毕,②以处士行实,③请表于墓道。余早年辱与浩祖交,义不可辞。
按状,处士讳玄,字景玄,别号西轩,姓李氏,世为东莞人。曾大父世英,大父仁卿,考俊德,④俱以好善称,母蔡氏,有淑行。处士髫龄即知学,⑤孜孜弗倦,见简编残缺,必为修饰,遇古今诗文,手抄成编。尝筑一室以娱宾,因以号名之曰:西轩。经籍图画,几案间汇置整整。邑丞朱叔仁偕邑士陈克杰诸老造焉,⑥觞咏竟日,朱复为大书轩额。岁时邑大夫乡饮,⑦必请为宾,其见重于人如此。
平生谦讓淳谨,心无宿怨,口无訾短,⑧人有小善,惟恐延誉之后,⑨而喜施予,乡里亲友咸重其为人,至于薄世味、笃古道,出乎天性。当属纩,⑩呼浩祖等谓曰:“昔梦人告云,吾数当久龄,今寿八十矣,非九九之数将终乎?如果不起,丧葬一以礼,毋玷名教。
”又曰:“祖宗积德有年,致汝等至有今日,可不思力于为善,为后人地乎。
”语毕翛然而逝。
先娶曾氏,再娶卢氏,一子,浩祖,克世其家,一女,适陈月桥孙英逊,孙男六人,曾孙男五人。
於戏,李氏以积德起家,而处士复能振之,孙曾衍茂不坠家声。前承后引者,固有余裕矣,虽然本固则末茂,源深则流长,若夫愈从愈茂,
愈传愈远,则又在乎培浚之有道也。揭诸墓前,俾其后人咸知所自,而思有以自勉焉。
注释:①永乐丙午——永乐无丙午,丙午为宣德元年(1426)。②其孤——他留下的儿子;奉襄,恭办丧事。③行实——履历。④考——称已故的父亲。⑤髫(条tiáo)龄——少年。古时男子到二十岁加冠礼时,将头发梳上顶部,此前头发下垂,故称髫龄。⑥邑丞——县太爷的副手。邑士,本县秀才。造焉,来这里拜访。焉,于此,到这里。⑦乡饮——详791篇注①。 ⑧訾 ( zǐ)短——说人坏话。⑨延誉之后——赞美他人迟了。⑩属纩——将新棉放到临终人的鼻端,试他断没断气,叫属纩。九九之数——小学乘数口诀叫“九归歌”,第一句“一一如一”,最末一句“九九八十一”。此处指寿龄极限为八十一岁。
毋(无wú)——不要;玷(店diàn)弄脏。名教指佛教与道教。毋玷名教的意思是用白色衣物入殓,不要用黑布与黄布。僧衣为黑,道冠为黄。
为后人地乎——为后代造福留下根基吗。
翛——同“倏”(叔shū),极快。
於戏——於同“呜”,戏同“呼”,呜呼,感叹声。
若夫——放在句首表示意思的转换,犹如“至于”。愈从,版本有误,当是“愈久”。
(译文)宣德丙午(1426)年正月二日,西轩处士逝世,他的儿子李浩祖办完丧事把处士的履历,请我作文刻在墓碑。我早年得与李浩祖交往,义不可辞。
按照履历,处士名叫玄,字景玄,别号西轩,姓李,世代是东莞人。曾祖父李世英,祖父李仁卿,父亲李俊德,都以好善出名。母蔡氏,有贤淑的德行。处士幼年即爱好学习,孜孜不倦,见书页残缺,必为它修整,遇古今诗文,手抄成编。曾筑一室以招待来宾,因称作西轩。经籍图画,几桌上书稿放置得整整齐齐。邑丞朱叔仁同城内秀才陈克杰几位老者前来拜访,饮酒赋诗整日,朱叔仁又为他书写大字的轩名。岁时县中大夫乡饮,必定请他作为嘉宾,他被人尊重到这样。
处士平生谦让谨慎,心无旧怨,口无诋毁,人有小善,惟恐称赞迟了,而喜欢惠及他人。乡里亲友都敬重他的为人。至于淡薄世情、热衷古道,出乎他的天性。当临死时,呼唤李浩祖等人说:“昔日曾梦见有人对我说,我的寿数应当是长寿,如今寿龄已八十岁了,不是九九八十一之数将到吗,如果死了,丧葬一以遵从礼数,不要用黄黑服色入殓,以免玷污名教。”又说:“我们的祖宗积德多年,而致你们有今日,可以不想着努力行善,为造福后人留下根基吗。”话说完很快逝世。处士先娶妻曾氏,再娶卢氏,一个儿子,李浩祖,能够继承他的家,一个女儿,嫁陈月桥的孙子陈英逊,男孙六人,曾男孙五人。
哎,李氏以积德起家,而处士又能发扬光大,后人兴旺,保住家声。承前启后,自然势头很劲,虽然树木的根部稳固枝叶就茂盛,河流的源头深邃支派才会流得远,至于越久越茂盛,越传越加远,那么又在乎培土、疏通的得法。揭示在墓碑前,让他的后人都知道来源,而思考以此来自勉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