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掖稿》序①

1219 《西掖稿》序

(原文)应天句容陈登、字从善,加学好修,所为诗文,有古作者意,人皆以远大期之。不幸丁元季世,海内绛骚,从善悯时不遇,隐于句曲山中,情有所触,欢愉忧戚,感今怀昔,即于诗发之。其文章奇而不僻,所言皆凿凿实事,诚可谓杰作也。

当我高皇帝渡江,定鼎金陵,旁招俊乂,从善天命有在,幡然而起,参赞元戎幕事,与孙炎伯融、夏煜允中辈才名相埒,极为闽之陈浩礼重,观其序《西掖稿》可见。

后归老故居,吟咏不辍,遇亲友至,辄治具延款,以觞咏自娱,于世务一不挂口,高情逸韵,迈于古人,若从善者,可不谓有道之士乎?其平昔所作虽多,后皆散逸不存,幸所见者《西掖稿》耳,其诸孙间谒文为序,予念从善捐馆已久,img赖有此稿,足传于人,因书为之序。

注释:①西掖——宫阙西侧。汉刘桢《赠徐干》诗:“谁谓相去远,隔此西掖垣。”中书或中书省的别称。汉应劭《汉官仪》卷上:“左右曹受尚书事,前世文士,以中书在右,因谓中书为右曹。又称西掖。②应天——府名,朱元璋建立明皇朝,定都于此。正统六年,改名南京。句(惧jù)容,江苏县名,因县内有句容山,如“句”字之曲而得名。③丁元季世——丁,遇到了;元,元朝;季世,末年。④海内——四海之内,即全国。绛骚,版本有误,当作“绎骚”。奔走相告引起的骚动。《诗经·大雅·常武》:“徐方绎骚,震惊徐方。”《笺》:绎通“驿”。⑤句曲山——在句容、金坛两县交界处,茅山古名句(惧ju)曲山。西汉时陕西茅氏三兄弟来山采药炼丹,救民济世。因而后人改名为三茅山,简称茅山。此东晋时葛洪在此炼丹著书。齐梁时陶弘景不受梁武帝礼聘,隐居山中,创立了道教茅山派。茅山故有“秦汉神仙府,梁唐宰相家”之说。它被列为道教的“第一福地,第八洞天”。茅山风光秀丽,有9峰、26洞、19泉,著名的大茅峰海拔372.5米,险峻雄伟。⑥高皇帝——指朱元璋。⑦定鼎金陵——定鼎,传说夏禹铸九鼎以象九州,历商至周,都作为传国重器,置于国都,后因称定都或建立王朝为定鼎。金陵,南京的古称。⑧旁招俊乂(艾ài)——旁招,广招;俊乂,才德过千人的叫俊,过百人的叫乂。泛指精英。⑨孙炎——中国三国时期经学家。字叔然,乐安(今山东博兴)人。受业于郑玄,时人称为“东州大儒”。曾著《周易·春秋例》,为《毛诗》、《礼记》、《春秋三传》、《国语》、《尔雅》和《尚书》作过注,所著《尔雅音义》影响较大。夏煜,字允中,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人。有俊才,工诗。明太祖(朱元璋)辟中书省博士。曾与刘基一起起草朱元璋征讨陈友谅檄文。洪武初年总制浙东诸府,以伺察搏击为事。《明史》有传。⑩其诸孙——“诸”字为语助词,无义。间,最近。谒文,拜见我请求作文章。img捐馆——死亡的代词。人死了,自然把房舍都抛下。

(译文)应天府句容县的陈登、字从善,勤加学习爱好修养,所作的诗文,有古时候作者的意味,人们都以前程远大期望他。不幸生逢元朝晚年,天下骚乱,从善自知生不逢时,就隐居在句曲山中,情绪有所触动,欢愉与忧戚,感今怀昔,即时以诗来舒发。他的文章奇而不生僻,所写的都是现实中的事,实在可以说是杰作呀。

当我们的明太祖皇帝渡过长江、定都金陵时,广招精英,陈从善知道天命所在,幡然而起,参加元帅府的幕僚工作,和孙炎(字伯融)、夏煜(字允中)、等人才名不相上下,极为福建的陈浩所敬重,从陈浩所序的《西掖稿》可以见到。

陈登后来年老归去故居,吟咏不断,遇到亲友来到,一定治办饮食款待,以饮酒吟诗自得其乐,对于世务从不插口,高情逸韵,超过古人,好像从善这样的人,可不能不说是有道之士啊。他平时所作诗文虽然很多,后来都散失无存,所幸能够见到的只有《西掖稿》了,他的孙子最近请求我作序言,我念陈从善老去已久,赖有这本诗稿,足以传给后人,因此写了这篇序言。